《我的姐姐》,是一部残酷但又充满温情的电影。
父母突遇车祸去世,留下年幼的弟弟,弟弟该谁养?成了所有人关注的焦点。
姐姐从小在重男轻女的家庭中长大,又突遭家庭变故。父母留给自己的弟弟,就像一个肿瘤,不知是良性还是恶性,反正看着吓人,但又暂时甩不掉。
电影故事娓娓道来,有悲伤,有无奈,姐姐最初想把弟弟送养,最终没有签字,故事结局开放式结尾,令人回味无穷。
这部电影看完,就像喝了一杯浓度不高,但品质不错的小酒,等到离开酒馆时,竟然还有一丝儿回味。
电视中的姐姐是令人敬佩的,也是令人同情的,更是令人怜爱的。
如果把故事搬回现实,如果我们是父母,那该怎么做呢?要不要重男轻女?要不要在年纪很大的时候生二胎?
如果我们是姐姐,那又该怎么做?据说故事原型的姐姐,可是绝情到家了,把弟弟送给了一对农村夫妇,而且答应了永不见面。父母的两套房子她也没分给弟弟。两个年纪差那么多的姐弟,两个毫无生活交流的姐弟,能靠天生的血缘成“一家人”吗?电影和现实给了我不同答案,让我惶惑。
我记得高中毕业时,班里有个同学的妈妈就给她生了个妹妹,那时她已经十九岁了,她爸给的理由就是为她减负。什么减负啊?她妈在几年前因病去世了,爸爸在农村能挣多少钱,这个妹妹也还在读初中,基本上妹妹的开支都是她这个姐在负担。
亲情是宝贵的,同样也是需要栽培的。没有付出成本的亲情是养不出来的,不经过栽培的亲情也是易折的。亲情能否栽培成功,还要看父母这个培养基的营养够不够,如果不够,新的亲情长不了,旧的亲情营养不良,那又是何必呢?连培养基都要提前坏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