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学的时候,有一种学习模式。因为经费有限,没办法印刷,老师安排一个人在黑板上抄卷子,所有同学坐在自己座位上把黑板上的题目再抄写到自己的本子上。
一块黑板竖向分成3个区,当抄题代表把第三个区写满以后,底下的同学快的基本抄完,慢的至少也抄完第二区了。然后会有坐在前排的志愿者上去把第一区擦掉,以便于抄题代表继续工作。这是一种简单实用的流水做作业,所有人都忙碌而充实。
故事背景就是这样。
我当时的同桌显得略笨,偶尔一次,老师跟他说:你看你,每次抬头看完只写两三个字,你看那XX,每次看一眼就能写一句话,你啥时候才能跟上节奏啊?
以上就是我要讲的事件。那么,重点在哪儿呢?
按我以前的思路,重点当然是略有优越感的骄傲。但经历了这么多年的社会磨练,我发现我当时没有认知到这么一个重要问题,即,这是一个客观现象。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路要走,那个略笨的小孩后来去哪儿了,又有谁知道呢;但这个自认为略聪明的小孩,后来过的却没那么聪明。
他的运气确实不错,之后的很多年里都是中等偏上,但他习惯了向下看,经常无意识地放弃了认真努力。就像登山,他永远就只登到半山腰,短暂休息以后,回头看着其他正在登山的人,跟他们说某家到此一游,然后拐上另一条不知名的小径去探险了。
山顶是什么风景呢,登到顶以后会激发自己的下一个目标是什么呢,其他人去哪儿了呢?他不知道,也想象不到,因为他一直都生活在自己的模式里,不温不火,不急不躁,也毫无建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