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普通人通常认为经济学是晦涩难懂的,但是二战的时候有一名经济学家:雷德福。二战时被当做战俘投入了德国战俘营。当二战结束之后,他通过自己在战俘营里面细致观察,用战俘营里面的情况讲述了有趣的经济学现象
接下来就让我们来看看战俘营里有趣的各种经济现象和经济组织吧!
战俘营里交易的产生
战俘营里面的市场行为其实是快速发展起来的。被关到战俘营里的人最开始的时候互相关爱,但是他们渐渐发现,互相关爱远远不够,必须要发展起市场交易才能互相帮助。只有通过市场交易才能公平地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
这里有一个传奇的故事,有一名牧师。他拿着一罐奶酪和五根香要香烟。只是简单的在战俘营里面走了一圈回来。手里就多了一袋食物,然而他的奶酪与香烟并没有减少。他可不是一个骗子,他只是通过商品和服务交换来增加了福利和创造了幸福。
牧师给我们阐述了一个很重要的道理,哪怕物质的总量没有发生变化。只要人与人之间能够交易,幸福就能无中生有,而牧师手里面最后多出来的那一袋食物,就是他创造幸福的证明。
慢慢的,随着战俘营里面交易体系的成熟,不仅交易频繁,还渐渐地发展了交易平台,他们会在固定的地方交易,并且会把成交的价格公布在公告板上,慢慢的成交的价格差距就会逐渐减小。也就会产生公平的物价。有时候交易价格存在差异,也是因为成交的时间和物品的质量所造成的。
除了最开始的物品交易外,账户里面慢慢的还形成了劳动力的服务市场。有的有的战俘提供各种各样的服务,比如说洗衣服,烫衣服,甚至于画肖像。
战俘营里的货币
有了市场交易那必然就会产生货币的需求,战俘营里面其实是没有钱这种东西的,所以他们就会用香烟这种硬通货来代替货币。
有了货币就会有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有些有些比较滑头的战俘会用坏香烟代替好的香烟进行交易。将机器造的香烟拆开。里面混进一些头发丝,然后重新包起来。这就是用劣币驱逐良币,当然如果整卷的香烟太过于细的话,别人有可能会拒绝接收。
战俘营的价格与价格波动
有交易就会有价格的产生,然后有价格的产生必然就会有价格的波动。
战俘营里的食物主要是按照人口发放面包,而面包每周发放两次,分别是星期一和星期四。每个人都要保存好这些面包,因为这就是他们每天的食物,每次发面包之后都要等上三四天。
因此战俘营里面的面包价格就会产生周期性的变化。有些聪明的战俘就会发现。星期天和星期三的晚上。大多数的战俘们都把面包吃光了,那么面包的价格就会达到高峰,交易价格会比平时多上一两根香烟,如果有人能坚持忍住在星期天或星期三的晚上不吃面包的话,然后把面包兑换成香烟,那么他肯定会比平时多赚一根香烟。当然到了星期一和星期四的发面包的时候,面包的价格就会回落。这就是价格波动.
战俘营里的通货紧缩和通货膨胀。
通货紧缩: 当战俘营的上方碰到飞机轰炸的时候,有炮弹在战俘营附近爆炸。人们就会变得非常沮丧,觉得要香烟有什么用啊?今朝有酒今朝醉,大家就开始抽香烟了,然后第二天,等到香烟少了,大家会就会发现。原来的价格东西卖不出去了。
通货膨胀: 有一天上午传闻,大家的下一批补给中不仅会发面包,每个人还会发一包香烟。这就意味着,货币的通货香烟流通量会增加,于是所有的物价都上涨了。战俘里面每一份面包,基本上是卖一根香烟的,但是那天卖出了两根香烟。不只是面包,像糖浆等其他的商品都涨价了。但是到了下午,消息说是假的,并不会有香烟送过来,那么所有商品的价格都回落了。从那天上午以后面包再也没卖出过两根香烟一份的价格。现在看来,当时那就是经济泡沫,然后下午泡沫破灭了。
除此之外,这部影片还存在着跨境交易,户籍制度甚至和外面一样还存在着舆论压力和仇富的情绪。
这个故事可以说明:经济规律在哪里都会起作用,哪怕在战俘营里.
现在中国的股市上有一种观点说:经济学分析,非常有道理,逻辑自洽,但是经济学分析的对象肯定是必须是完善的市场经济,而中国的市场经济并不完善,因此要解释中国的经济现象必须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学才行。但是如果经济学能解释战俘营里面的现象,那么它就一定可以解释中国的经济现象,也包括中国的股市。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