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取巧式的逆推阅读法
1、读过的好书,都习惯做成思维导图,所以对目录式的结构有很大的迷恋;
2、查找阅读资料时,无意发现一个思维导图的分享平台,里面有各种分享,细细翻读,不禁让我想起抄作业的乐趣;
3、下一步行动:
(1)思维导图的阅读笔记,结合电子书目录,可以当成范读第一遍,对整本书框架有更详细的了解;
(2)找到细分的知识点,可以逆推对自己重要的章节,由此可以选择性阅读,节省很多时间;
(3)此种逆推阅读,结合豆瓣读书的评论,也可当成选书手段;
【二】灰度决策的收获
1、灰度问题通常指复杂、棘手、风险高,常规方法往往无效的困难,可以说灰度决策即是重大决策;
2、灰度决策基于个体与组织,从人性出发,将现实等各因素结合思考。这也是管理者、决策者的重要能力,对个人决策也有参考意义;
3、灰度决策面对的是各方面的纠结,其复杂也是多维度,并且处理不好将面临巨大风险,人生重大决策其实也有类似性质;
4、下一步行动:
(1)重大决策时避免个人误区,特别是高估自己,这将导致严重后果;
(2)因为面对复杂,所以要打开所有思路,罗列出所有选项和成本、风险,以此进行对比,提防过度自信;
(3)借助协同策略,最好值得信赖的参考团队,能给出正面或反面意见,这能让自己看到更多思维外的“可能”;
(4)切记只注重结果,这将导致自己忽略更多思考角度,有三个方面都值得关注:结果、义务、人性;
【三】碎片式阅读
1、阅读其实就是通过文字,以自己的理解力去学习和感悟,不同的理解力和角度,会有不同程度收获;
2、也许是因为强迫症,在碎片式阅读上做得不够,总会为了一个碎片而开启整本,甚至整个系列的阅读,产生太多插队的阅读任务;
3、碎片式阅读的本质是概念学习,把模糊的知识点,串联变成整体以此内化;
4、下一步行动:
(1)清晰碎片式阅读是收集概念、学习概念,不必要为其他章节多付出时间和安排,目的性只限于需要收集和内化的概念即可;
(2)进行碎片式阅读,要明确自己的学习范围,以目的性驱使,进行挖掘性的理解;
(3)提炼概念后,要与自身的经验关联,只有融合到自己的知识体系,才能给概念增加链接内化;
【四】自己找到的才更信任
1、多数人都已经有了知识付费的概念,但获取知识容易了,却并没能提高转换率,甚至更多是为了学而学,一直在学;
2、在很多次学习后,通过验证完成转换。发现只有自己找到的知识,才会更容易被自己接纳、相信;
3、对待知识有四个层次:知道、相信、信任、信仰,这需要我们一步一步推进;
4、下一步行动:
(1)只有自己验证的知识,才能由“知道”往下一层推进,最低门槛“相信”以后才能贯彻;
(2)自己寻找、获得的这个过程,就是加深理解和变得更信任的过程,一定要在学习后反复进行;
(3)获取的很多知识,只停留在“知道”层次,这并没有转换率。需通过高强度思考和验证,完成到“相信”的转换;
【五】提防盲目的忙碌
1、感叹当下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大部分人都在忙碌和追赶,但也经常盲目和茫然;
2、自己也是其中一个,常自嘲“盲忙一族”,不是在赶路就是在赶路的路上;
3、解决盲忙的无效,应该先找到方法要领,更重要的是形成方法论;
4、下一步行动:
(1)处理事情,做多不如做对,所以要先明确“做对”;
(2)保持贯彻现在的做计划习惯,磨刀不误砍柴功;
(3)把精力和时间集中在最重要的事情上,但也要分配些时间“留白”;
(4)积极、诚实地面对自身短板,以刻意练习的方式提高;
(5)持续学习,改变有影响的思维习惯,在各方面评估和调整;
【六】解决模糊漏洞需要明确定义
1、之前写过文章《我的方法论——解释权》,阐述自己对各种事、物、观点的定义、解释的必要性;
2、在生活中会碰到很多主观描述,“好、美、快、还行、困难”类似的词只能表达词性,却无法交流程度,所以不同人的“努力”就有了不同强度;
3、需要通过明确定义,才能统一程度,这就好比秦国建立时的各类“统一”;
4、下一步行动:
(1)自己日志中的描述,不同时期也有不同程度的变化,应明确定义和备注;
(2)遇到重要信息的传递,多留意“程度、强度”的形容,以免误传;
(3)日常交流中,对主观描述有模糊,应通过反问确认的方式明确对方的定义;
【七】体验是乐趣,职业是枯燥
1、从职业电竞说起,很多人觉得能天天打游戏、开直播,是特别快乐的职业;
2、只有经历职业选手的生活,才会明白大部分时候都是枯燥的“练习”,更甚至有操作变形,被网喷EMO的风险;
3、生活中许多体验课也是如此,前面一两节都是乐趣和开心,真是太棒了。可一旦做成职业,许多想不到的困难和责任,带来的痛苦远大于快乐;
4、下一步行动:
(1)体验是乐趣,职业是枯燥,要留意片面的思考角度;
(2)不排除在职业中找乐趣,也应多做尝试;
(3)由此举一反三,要留意未入局前的快乐,很可能被入局后的痛苦淹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