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遇张世友
那人进了保卫室,老周和村长才看清他的模样:年纪四十岁左右,比村长稍稍大了一些,一张国字脸,浓眉大眼,身材魁梧,整个人看起来,给人一种坚毅的感觉。
那人剽了一眼那个叫老秦的人,笑着跟老周和村长说:“两位同志,对不住了,这老同志脾气向来如此,你们不要见怪。”
老周和村长也不是那不识趣的人,听到人家都这么说了,自然消了怒火。
村长问:“同志,你是……”
那人忙答道:“我是道佑村刚上来的大队长,我叫张世友,两位同志,你们好!”
村长和老周也分别作自我介绍,村长心里想自己也是大队长,却没有他这样的气场,真是人比人,气死人,这离市里近的干部就是不一样!
“听你们说是来找人,对吗?”“是的,我们来找李国平,不知道张队长认识吗?”
张世友说:“认识,前不久刚被送过来,我看他老实巴交的,还和他谈过话呢!”
老周急忙问道:“那他去哪里了?麻烦张队长带我们去找他。”
张世友笑了笑说:“两位同志,太客气了,叫我世友就好了。”
老周和村长觉得这么叫也不妥当,连连点头。张世友让老周和村长去竹楼坐着说,两人跟着他去了竹楼。秦老头觉着没自己的什么事,又躺在了藤椅上装睡。
三人来到一个独立的小竹楼。张世友开了楼门的锁,请两人进去。这座小竹楼原来是一个简易的办公场所,里面放在几张座椅,还有一个大的文件柜子,里面整齐的摆放着大大小小的的文件。
三人随意的坐了下来。张世友从烟盒里抽出两根大刀牌的香烟,递给两人。老周和村长刚开始有些迟疑,张世友连递了两下,他们只好接住,用火柴点着,抽了起来。
张世友吐了一口烟,弹了弹烟灰 ,有些迟疑的说:“你们暂时见不到国平了?”
老周和村长疑惑的问:“怎么就见不到呢?难道他不在煤矿上了?”
“在是在,但是他下矿去了。”
“那我们什么时候可以见到他?”
张世友抬眼看他俩,说:“三天,他们备的干粮就是三天,三天后他们肯定会上来的。”
老周和村长瞬间感到有些失落,三天,他们已经在外面逗留两天了,到县里一天,今天本以为可以见到国平,明天就可以赶回家。谁也料想不到,这世上的碰巧的事竟在这两天全俩倒霉蛋撞上了!等吧!还能怎样,总不能现在就打道回府吧,怎么给秋奶奶和小乐交待?
张世友看俩人面露难色,说:“两位如果真找李国平有事。你们就住下来吧!你们去市里也不方便,我家里正好住在山下的道佑村,不嫌弃就住在我那里。”
老周和村长被这突然的盛情邀请惊了一下,连忙摆手推脱。而后,三人又开始聊起了闲天。不聊不知道,一聊吓一跳,张世友得知老周和村长的身份以及事情的来龙去脉,着实被他们感动。
张世友问村长:“你说你做大队长之前也当过兵?”
村长点头,说:“当过几年兵。后来负了伤,回家养伤,紧接着就退伍了。”张世友眼睛一亮:“我也是部队出来的呀,你是哪年的兵?”
村长也有些震惊,说了参军的年份和部队,又说了自己跨过鸭绿江,伤就是抗美援朝负的。张世友哈哈一笑,说:“这么算来,你得叫我班长啊!”
“你们知道门口那秦老头吗?”
这不是费话吗?俩人刚刚还要动手来着。
张世友继续乐呵的说:“他也是当兵的,还是个老兵了,抗过日,打过老蒋,就是没跨鸭绿江,他脸上的伤就是抗战留下来的。”
老周和村长万万没想到那老头竟是位老英雄,无不显出惊讶之色。不过,回头一想,他的精神模样,他骨子里透出的那股子狠劲,也只有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人才有。
张世友又说:“若不是他那臭脾气,总是违反纪律,也不至于被送到这里来,唉,世风日下,总盼着这暴风雨,来得快,去的也快,可惜受难还是平头老百姓,你说是不是,教书匠?”
老周听此,再想起今天的所见所闻,心里也颇有感慨,说:“谁说不是呢?但我相信我们总能熬过去的,我们的道路没有错,只是思想上犯了错误,那些艰苦岁月人民都挺过来了,目前的困境打不到我们的。”老周比他们俩的年纪都小不少,但战争年代的那些日子过得多难,他也十分清楚。
“说的不错,知识分子就是知识分子,说的话就是不一样,不像我们这兵蛮子,哈哈!”张世友打趣的说,村长也跟着笑,老周也不好意思的笑。
村长突然意识到什么,起身说:“哎呀!我是不是得去给老班长去人认个错啊?”
“认什么错,他要是知道你跨过鸭绿江,非得缠着你跟他说抗美援朝的事。”
果真没错,秦老头听了村长的细说,态度三百六十度大转弯。几人在保卫室又聊上了一阵。老周和村长说要去市里找旅馆。张世友拦着他们,再次邀请。俩人还是怕麻烦人,不敢留宿。未曾想,秦老头还没听够村长战场上的事,死活拿着他们不让走,俩人无奈,拗不过老头的脾气,只好答应下来。
此时,时间已到薄暮时分,天上出现日月同在的景象。道佑村的村民都从农田往家里慢悠悠的走着,还有几人在匆匆忙忙的收晒坪上的稻谷。
几个在山上放牛的小娃娃兴冲冲的跑下来,后面牵着的牛在他们的拉扯下,也发了疯似的奔跑着,看上去像是失控的黄牛在追赶着放牛娃,场面给人一种滑稽的感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