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识决定认知,认知决定观念,观念决定行为,行为决定结果。由此倒推,要想在课程开发与建设中取得好的成果,建立课程意识是第一步,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教师即课程,教师即资源,教师的眼界决定着课程的边界。怀着这样敬畏的心情,我翻开了《课程的力量》这本书,希望进一步通过学习,打开自己的眼界,真正让自己从”局外人”变成“创生者”。
课程意识在本质上是教师对课程系统的一种整体认识,是教师的“课程哲学“。教师的课程意识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目标意识。教师要清晰了解基于课程标准下的学校的总体目标是什么,分阶段的具体目标是什么,以及基于这个目标,我要教什么,应该教到什么程度,学生在每个阶段学习后的变化是什么,是否能够达成学科培养目标。
二、学生意识。学生意识也是一个教师的学生观,教师首先要了解学生是有独立意识并且是发展中的人。每个阶段的学生具有独特的心理特征和行为特点,教师要了解学生的起点是什么,学生需要什么。
三、 结构意识。以十二年一贯制英语教学为例,教师要通读课程标准,整体把握学科教学内容结构,在教学中让学生既能够了解片段知识又能够让学生了解片段知识与整体结构的关系。
四、生成意识。生成意识是对预设课程的批判与改造,在动态重建中二次升级。
五、资源意识。教材的改编与创新,以及引进新资源的意识。
六、反馈意识。教学中教师要敏锐的观察学生学习状态,由此判断自己的教学是否能够真正满足学生的需求,满足不同层次和能力水平的需求。
“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教科研之路为自己打开了另外一扇窗,只有不断的完善自己,成为更好的自己,才能创生出更好的课程,创生课程从更新自己开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