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这个话题,我很久以前便在记事本上记下了它,只怕因手懒健忘,日后再也寻不到它的思绪。
为它,我思考了很久。今天我想用人们寻常所见,有形有象的一座建筑,参照利用我们建筑工程学理论来研究讨论这个话题。
按如今通常而论,一个人只要上过学,具备某种学历,即是有文化,若再能以此为据,近水楼台,或是使出祖宗八代积累下的所有人脉资源,使出“学而优则仕”的浑身解数,为自己向TZ内进身,再换个一官半职,锦衣玉食,等于无忧。正应了“书中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那种美妙意境。那可就真的更是一个被世人啧啧称道学有所用的文化人了。
再其次,就是术业有专攻,或出师入范,或治病救人。闪转腾挪,进入事业编,做个白衣天使,当个大中小公立校的教书先生。那也是可以悬壶济世,风光无比,或假期不缺的TZ肥缺了。
世间万事,或呈金字塔状,或呈才拉下的狗屎状。正视图看去,均呈等腰三角形形状。从来都是上边稀少,温温热气,直通天机,往下发散,每况愈下,愈发众多,越往下的越难见天日。直到越往下方,越接近尘土,直到最下一层,被上部叠加的重压给深深地埋进里,纹丝不动,被上部的结构,底部的承台,犹如基桩,给深深重重地打压入土里,桩间土也被那凭空而来的重力和桩体给向横向挤压的密密实实,难见空气,几千年来都是承台与基桩联系在一起,来充当整个文明社会的地基。不能扭曲,不能变形。来承载和支撑来自地下、上方,反向和正向的一切应力。
按建筑的功能,地面以上才有想象空间,才有使用功能。而地面以下的基础的唯一功能就是必须要有足够的刚度和强度。只有这样才能有足够的正向弯矩,来承受来自上层建筑传递下来的所有压力,同时还要拥有足够的反向弯矩,来足以抗拒来自基底基土形成的反向弯矩。来保持上层建筑的安全和建筑基础的长期稳定。
为此,一座建筑要保持它足够的安全稳定,最重要的,也是最关键是必须要找到一位或几位无论是算力和思想,还是专业素养足够称职的优秀结构设计师。设计前到现场踏勘调研,熟知整体荷载,明白受力体系,明晰使用功能,了解土层种类,掌握土质特性,及整个基础构成的各项受力特性和极限强度。除此之外,还要深入基层,在各个竖向集中受力点,无论是独立基础,条形基础,箱形基础还是在基土薄弱需要局部荷载桩基,合理布点,规范操作,钻探取样,为整座建筑的基础设计取得第一手真实可信的数据资料,才能展开整座建筑基础的总体设计。
其实,一座建筑的设计与实施,来自于业主和上层建筑的功能需求。每个楼层做何功用?每个房间的面积需求?需不需要房中有房?需不需要厕浴套间?需不需要床俱娱乐?需不需要灯火通明?需不需要内外有别?整座建筑结构所需梁板柱楼梯等结构受力构件与房顶和外墙在本地区四季当中需要承受的雨雪荷载和风荷载等静态荷载各需多少?建筑内的人员和用具配置的数量之动态荷载需要设定多少?才合情合理合规?可不可以在建成使用过程当中为所欲为的私搭乱建?这些都是一个优秀设计师需要用心考虑和预先规范之处。这些内容都需要在开展基础设计之前进行提前合理考虑,预先设定。
一座建筑,只有上层建筑的功能设计和设定好了,才能根据上部所需必要的全部荷载来设计基础。既不能突破规划跳出蓝图,更不能为所欲为,突破极限,贴柱靠梁,破坏结构,违章建筑。在原有的功能设计之外,为建筑基础增加毫无极限约束的压力与荷载。
由此可知,为了让基础从上下两个方向来同时抵御同时施与它的巨大荷载与应力,在一座建筑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建筑中,基础的配筋最密集,配jin率也是最高的。如果上下结构中的配筋反置,这座建筑的整体结构,极有可能存在倾覆的危险。
另外,一座建筑,需不需要把厅堂设计建造得富丽堂皇?建筑功能的不同,需不需要凸出功能,通盘考虑?四梁八柱,均布荷载,均衡受力?为了整体建筑的结构安全,需不需要整体的上下一体,还是内在有别,遮风挡雨?整体维护?这都是需要几位设计师整体权衡思考的重要问题。
由此可知,越往上方,越是自如,越是轻松。越往下去,四面八方,越要承重,不得自由,更不得弯曲。就设计上而言,这是一切上层建筑保持安全稳定的最合理结构。
异曲同工,殊途同归。如果在一个社会中不遵循这个建筑结构,甚至几尽颠覆了它结构内在的合理性,那么这座社会的大厦也一定不会长久。
苟日新,日日新,万象更新,合情合理。宇宙寻常的就是阳光普照。最不怕的是天地洪荒。可无论是人间还是建筑,最怕的却是天翻地覆。
知识乎?文化乎?一致乎?
巍巍乎,崇高。一国之重。仁善,知行,良知和善举。国之四维,良知政绩,不可不察。
称情乎,受力。一栋楼宇。功能,结构,特色和极限。天地六合,受力体系,不可不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