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段时间,有消息说本地中考学区指标改革将在2021年落实,下午看了本地教育局发布的征求意见稿。其中关于学区指标到校部分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将符合政策的来连人员随迁子女纳入指标到校政策范围。这意味着某些受关注点低、师资、设施等教育水平相对薄弱的非重点校,以前外学区人数比较多但不计入计算指标数额所以实际获得指标数量较少,新政后这部分学生将纳入计算指标到校学生的总数,大大增加这部分学校的指标数。
二、指标到校和指标统调实现平行志愿。
三、指标到校比例由70%提高至80%。在高中招生数量不改变的情况下,相当于统招人数降低了10%,而由于享受指标到校的考生数量增大,非重点校的指标数额也会减小流失。
四、指标到校最低控制分差由35分提高至60分。指标到校录取分数线降低,意味着非重点校的指标生也有可能进入热点高中,减少浪费指标,流入统调环节。
新政感觉更能体现教育的公平、公正,但对家长们关心的学区房价仍然影响不大。
首先对于那些最热点的学校来说,表面上看指标数量减少了,也很难挤占普通学校的指标名额,但是由于本来学生基数大、增加自主招生,所以指标数量依然有优势。重要的是学校底气足,拼的是统招数量,只能说是内部竞争更激烈了。所以它们仍然是优质学苗要选的学校,如果家庭经济条件可以,该地区的学区房仍然不愁卖。
其次对于传统的指标大校来说,考生占比较大,指标数量增多,指标控制分数降低,指标被浪费的情况几乎是不存在。所以孩子如果有能力挤进学校的某个排名内,家长仍然愿意为这里的学区房买单。
对于非热点学校来说,由于这部分学校通常是来连人员随迁子女占比大,新政下这部分学校指标数增多,应该是受益比较大的。
除此之外,家长愿意选择热点、重点校还因为各校之间的师资、设施、理念有明显差距。同样是考入三甲高中的学生,入校时60分的差距,恐怕是高中三年内都无法追平的结果,然后势必影响以后考取重点大学等。指标改革实际上只是将考生竞争从全市范围内转变成学校范围内的竞争,改善以前热点校和非热点校之间由于指标数量不平衡带来的教育不公平,并没有解决教育不平衡的根本问题。
所以热点学校所属的学区房对于有条件的家长来说仍然是愿为孩子付出的知识成本。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