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3-20
本文源于李睿秋(Lachel)的《打开心智》第五章,关注他的公众号“L先生说”很久了,所以买了书来看。
恰好最近在看各种做笔记、学习的方法,所以,认真把这一章整理一下。
学习的原则: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阅读不是为了追求读了多少本,而是在阅读、学习的过程中,把多少知识内化进大脑里,变成自己的东西。
如果你对某个话题感兴趣,就通过各种渠道、各种方式(读书、讲座、课程、与人交流提问等)去弄清楚来龙去脉,去多读一些与之相关的书,从中找出与这个话题相关的信息和内容,整合到一起,提炼出一个更加全面的理解——形成“我的看法”。
以此为基础,广泛拓展自己的认知边界,了解其他人对这个话题的看法,可能有的人看法与相悖,也有的与你一致,博采众长,把这些融为一炉,提炼出更全面、更高层级的“我的看法2.0”版。
各种“我的看法”以及构成的种种案例、论据、材料组成了作者的知识库。
当需要讲清楚一个问题时,先找出对应的看法,把它作为假设,构造一条数据链,来说明如何从客观的事实和数据出发,最终得到“我的看法”。
基于这条逻辑链,去查阅对应的文献、书籍,来检验逻辑链上的每一环,确保每一环背后都有坚实的理论和实践作为逻辑支撑,而从每一环到下一环的推理又足够严谨,
这才结合实践经验,把自己的理解和心得分享出来。
“只有能够落实到实践中,能够用起来的知识,才是有意义的,无法用起来的知识,囤积在笔记里、记忆里,最终都会慢慢蒙尘,成为被遗忘在仓库里的陈旧累赘。”
如果一本书是你不感兴趣的,没必要强迫自己去读;如果一本书的内容你只对一部分感兴趣,那么只读这一部分即可;同时读好几本书,或者把一本书放回去、再读背的书,这些都是可行的做法。读书应该为自己所用,而不是让自己去迁就它。
记忆是思考的痕迹
我们学习的效果和省力的程度基本是成反比的。
读书的关键永远不在“读”,而是在于“想”。
如何让大脑觉得一个知识重要呢?
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去“想”,绞尽脑汁,千方百计,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去“想”,去围攻它,把它拆散了,再重新组装起来。
大脑是用来思考的,不要拿来记忆。
你的脑子里要有一张网络,每个知识点有明确地位置。看到它,你能迅速知道它在哪儿、跟哪些节点有联系,这才是重要的。一切阅读、学习,最终都要归结到这张网络里,才是有效的做法。
重塑知识:在脑海里画一张知识地图
学习的本质是什么呢?
是将概念节点,通过彼此间的联系,编织成一张新的知识网络,由旧知识所延伸出来的“联系”越丰富,我们对新知识的了解也就越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