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曰鸡鸣,士曰昧旦。子兴视夜,明星有烂。将翱将翔,弋凫与雁。
弋言加之,与子宜之。宜言饮酒,与子偕老。琴瑟在御,莫不静好。
知子之来之,杂佩以赠之。知子之顺之,杂佩以问之。知子之好之,杂佩以报之。
《郑风·女曰鸡鸣》——夫妻更高境,默契与感恩现今人们最渴望的“与子偕老”“岁月静好”,皆出于此诗。一个静好的清晨,一个会打猎的男人,一个会做饭的女人,相拥在窗前,进行了一次平淡而温馨的对话,没有山盟海誓,没有咬牙切齿,只求美酒佳肴,琴瑟和鸣;只求岁月静好,与子偕老……我们现今的生活太急促了,我们现今的生活太快餐了,我们已无法忍受那种小火慢炖,更无暇享受那种慢慢熬出来的甜蜜……
所有对婚姻有美好向往的人一定要清楚,没有耐心,没有一点点俗,没有一点点忍耐,是不可以把这场婚姻进行到底的。《郑风·女曰鸡鸣》这首诗揭示了婚姻生活的两个幸福秘籍,一是夫妻的最高境界不是心灵相通,而是默契,二是要彼此感恩。
先说默契。我们之所以需要婚姻,是要满足人心的两方面需求——理性的满足和情感的满足。所谓理性的满足,是要有人来分担一些责任。恋爱可以昏头昏脑,但婚姻却多少有些理性,有财产、房屋等落地要求。因为社会太庞杂、生活太艰辛,有人帮你分担一些工作,你才可以腾出手来干自己最拿手、最喜欢的工作。这叫“搭伙过日子”,各负其责。因此,默契比相知更重要,这种默契源于彼此生活习性的建立和熟悉,就像一个盲人熟悉他的居所器具,在黑暗中也能自如地前行。情爱并不源于“懂”,而是源于荷尔蒙的悸动,恋爱可以大谈激情,生活却是柴米油盐。所以不必彻骨地懂,不必总是晕头晕脑地呢喃,只要因习性而约定俗成,并愿意默默地与你的心意契合,就成。就像诗里说的那样,你打猎我做饭,而且你知道我会做哪种食材,我知道你喜欢什么味道……能从琐碎里酿出甜蜜,才是生活的好伴侣。所谓情感满足,是源于人生太孤寂,人需要爱和被爱,每天回家时有人等,离别时有人送,病了时有人端杯水,而不至于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就成。
再说感恩。此诗的最后一段很感人,说的是知道你爱我,杂佩赠你带;知你情意深,明珠系你身。因为感受到你的温柔和情意,所以愿用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回报你……能够觉察并感恩是一种重要的能力,这世上,又有多少人,习惯了“得到”,而忘记了“感恩”! “恩”字上面是个“因”,就已然在谈“因果”,想想上一节我们说到女人生孩子的痛楚,便可以了然夫妻之间“恩重如山”,在生命当中,谁会轻易以生命为代价、以顶级的痛楚来为你们之间的情感埋单?!可是如此高贵的付出,很多人并无感知,更无法以挚爱来报恩。所以,我常说:情人所重在“情”,夫妇所重在 “恩”。而且,恩,比情重。情,飘忽不定;而“恩”,是明了因果后的心念。婚姻,唯有感恩,才能持久。知感恩,念对方的不容易,牵挂、体谅,尽可能地成就对方,才是夫妇之圣境。
《史记》曾言:夫妇之际,人道之大伦。让两个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人缔结了比血缘关系还要亲密和牢固的关系,这件事非同小可,似乎只有上帝才能做到,所以有“婚姻天定”的说法。中国的婚姻叫“成亲”,一开始就说清楚了婚姻的内涵,让陌生人成为亲人,这本身就是奇迹。一切宗教都会谈到爱与慈悲,但很多人对婚姻里的爱与慈悲却视而不见,其实,婚姻也是大修行,能不能在对别人好之前,先对身边的人好一点?!有人说,未来婚姻制度会灭绝,这话有点过了,未来世界尽管多元,但只要人性还不是完整和强大的,以情感为基础的婚姻还是会存在的。婚姻,是对人性的考验,是要用一生去写的作业,若人性太孱弱的话,就无法支撑这个过程。
其实,人生的不同阶段对情感有不同的要求。婚姻就好比双人舞,年轻时玩的是力量、唯美和花哨,中年人玩的是精熟、准确和情感的深沉,到老年,玩的是不夹杂情绪的体贴、互助和坚持,这时不允许有一点儿差错了,任何一点儿差错,都有可能致命。他们必须小心翼翼、娴熟沉静,唯有如此,才能终老。
谁也不可能年轻的时候就体贴、就娴熟。很多年轻姑娘抱怨男人缺乏体贴,这时候,他还像一团火焰,等到能体贴他人的时候,他已然是灰烬的光芒了。所以我们要学会欣赏他不同的阶段,犹如欣赏我们女人不同阶段的光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