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讨厌的勇气》读后感

作者: 陈孒枚 | 来源:发表于2021-07-30 22:43 被阅读0次

                    038 陈雪

看了这本书,为已有的一些观点找到了理论支撑,而另一些曾经坚信的观点已经有所动摇。

比如:世界本身不复杂,是你把问题看复杂了。这个观点我一直认同的,因为我都赞同这样的说法:世界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之前以为是我这样没有心机的人、活得简单的人,才会有这样的想法。看了书才知道,原来心智强大、智商超高的哲人也有这样的观点。不过,他们应该是透过现象看到本质,返璞归真的简单,而我只是看到了表面的简单。所以,两个简单完全不是同一个概念,不要以为自己已经有了哲人的高度。

哲人看到的简单是经历了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还是山的一个过程,最后的返璞归真,那应该定义为智慧。而我这个层次的,应该叫傻,哈哈!

相对于阿德勒目的论,弗洛伊德的原因论更好理解一些。

一个不想走出门的青年,把他不出门的原因归结为小时受到的伤害,或者是环境曾经对他造成的伤害,这种方法叫原因论。

而把原因归结为内心真实的想法就是不想出门,从而导致出门就会出现问题,这个方法叫目的论。

我们经常说原生家庭的影响对每个人的性格有着很大的影响,也是基于原因论这个理论,这个容易被大家所认可和理解的观点。

但是,阿德勒的目的论则认为:原生家庭对人虽然有影响,但影响是可以被忽视的,是可以不必理会的。对于一件事引起的必然结果,其实还是因为自己心里打定了主意,预设了目标,有意无意的推动自己向目标迈进。达成预期目标后,把结果归因于之前事情的影响,认为是有了前因,才得到了后果。

就像那个不走出家门的青年,走不出家门的原因是心里不愿走出家门,所以只要一走出家门就会出现各种无法控制的状态。从根本上来说,这是他心里的魔障在作怪。

这个观点不好理解。因为人们常常习惯了归因在外。对于一件事的结果,总要从客观上去找原因,总是说因为那个原因,导致了这个结果。也就是说有因,才有果。而阿德勒认为,你在心里预设了一个果,并推进这个果的产生,最后顺理成章的得到了预期的果。

所以,命运还是掌握在自己手中的。因此,不要找借口,你要做的,就是确定好自己的目标,并去达成目标。自己想变就去变,自己不变的,没有谁能改变。

相关文章

  • 不忧不惧,做勇敢的自己

    ——《被讨厌的勇气》读后感 《被讨厌的勇气》,第一次看到书名,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勇气”怎么会被讨厌? 读过方才理...

  • D042-4组董瑄-《被讨厌的勇气》读书笔记

    《被讨厌的勇气》读后感 《被讨厌的勇气》这本书,以得道高僧和困顿青年两人对话的方式将阿德勒心理学层层深...

  • 《被讨厌的勇气》读后感

    第三天读书笔记。 金句: 1.健全的自卑感不是来自与别人的比较,而是来自与“理想的自己”的比较。 2.退出竞争不是...

  • 被讨厌的勇气 读后感

    写在前面的话 9月末的一个晚上萌生了一个想法,建立一个读书的群,用来督促自己读书,因为每天都想要读书,但是却总是被...

  • 《被讨厌的勇气》读后感

    感觉从小到大写过的读后感真的太少太少了,以至于不知道要怎么开始。 这第一篇就随便谈谈自己的想法吧。 这本书是在朋友...

  • 《被讨厌的勇气》读后感

    犹记得小时候看TVB电视,觉得心理学很好玩,非常有意思,但是一瞬间的想法转瞬即逝,后来也没有再接触心理学。 后来真...

  • 《被讨厌的勇气》读后感

    一本以通俗有趣的方式来介绍阿德勒的思想的书籍,强调了某些我们在思考中容易忽视的观点: 1.对于“未来”来说,“现在...

  • 《被讨厌的勇气》读后感

    一位好朋友送了这本书,对此书的初步了解是心理学方面的书籍,闲置近半月,潜意识里感受是我有些排斥,第一次拿起...

  • 《被讨厌的勇气》读后感

    看到本书封面的时候顿觉眼前一亮,原来“被讨厌并不是可耻的事情,所谓的自由,就是被人讨厌”。对于曾经一度陷入自我怀疑...

  • 《被讨厌的勇气》读后感

    本书作者是日本作者岸见一郎 和古贺史健,文章主要以阿德勒的心理学为主,深入浅出,让未接触过心理学的我,感觉到了很大...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被讨厌的勇气》读后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gthv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