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2019-01-30

2019-01-30

作者: 露露语丝 | 来源:发表于2019-01-30 23:24 被阅读0次

    孤独而又伟大的灵魂!从司马迁的《报任安书》谈起

    每次给学生上古代汉语课,我都会讲教学大纲要求之外的《报任安书》,虽然会占用很多课时,但我觉得若我不讲会留遗憾,学生若不知道此文更是损失,于是便有了第一次尝试。果然,尝试的结果没有让我失望,学生的心灵都是纯净的,在我讲授的时候,我看见有的学生眼里甚至含着泪花,于是我知道,我的选择是对的。

    《报任安书》是司马迁对自己心路历程的一个自述。因为李陵之祸,司马迁蒙受了宫刑之辱,身体和心灵都遭到了重创。可此时《史记》的写作还没有完成,为了这部“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著作能够流传于世,司马迁不得不忍辱负重,选择了比死还要难上百倍的隐忍苟活,以极大的决心和超人的毅力最终完成了《史记》的写作,给世人留下了这部皇皇巨著。

    当时朝廷和匈奴打仗,汉武帝派了两位将领出战,一位是宠妃李夫人的哥哥李广利,另一位是名将李广的孙子李陵。率领主力部队的是李广利,而李陵只带了五千步卒,没想到李陵却遭遇了匈奴的主力。在双方力量对比悬殊和救兵不至的情况下,李陵殊死抵抗,弹尽粮绝之后不得不投降了匈奴,但这场战争的惨烈程度却是惊心动魄的。

    当消息传回朝廷,汉武帝大怒,这时所有的大臣也都一边倒,没有一个人替李陵说话。司马迁虽然平时和李陵并没有什么私人交情,但却在汉武帝询问他的看法时对李陵给予了客观的评价。司马迁认为李陵平素就有国士之风,常能奋不顾身去赴国家之难,而且在此次战争中杀敌的数量也远远超过了他所带领的士兵人数,就算不得已投降,也是想找适当的机会再报效汉朝的。汉武帝原本想借此次出征来提拔李广利,听见司马迁极力为李陵表功,认为他是存心诋毁李广利,于是把他交付官吏议罪,罪名定为“诬上”。

    根据当时的法律,被定为有罪之人是可以通过交纳财物来赎罪的,可惜司马迁家境贫穷,拿不出这笔钱来,再加上世态炎凉,“交遊莫救,左右亲近不为一言”,司马迁最后只能被迫接受宫刑。从此以后,司马迁作为士大夫的安稳人生结束了,他开始把满腔的悲愤倾注于笔端,用坚定的信念支撑着接下来艰难而又屈辱的生活,让生命在另外一种意义上绽放出了前所未有的光彩。

    《报任安书》中传世的名句比比皆是:“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正如司马迁所言,古往今来的绝大多数名篇佳作,都是作者在逆境中写成的,这就是所谓的文章憎命达吧。

    司马迁不肯人云亦云,随波逐流,他秉持公心仗义执言,却给自己招来了横祸,几乎遭受灭顶之灾。所以,司马迁在《史记》中以极大的热情推崇侠士精神,对那些身处社会下层的小人物,也给予了一定的地位,为之立传。我们无法体会司马迁在遭受宫刑之后的处境,那种“肠一日而九迴,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其所往”的煎熬,不是人人都能挺得住的。为了心中写作《史记》的信念,司马迁踽踽独行,只留下了一个孤独的背影,却让自己的灵魂与书中人物融为一体,用泣血的生命写就了精彩的华章!

    让我们向先贤这伟大且不朽的灵魂致敬!虽然时移世易,但是,司马迁和《史记》这两颗璀璨的明星,会永远在历史的天空中熠熠发光!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019-01-30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guhs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