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顿悟的时刻》摘记

《顿悟的时刻》摘记

作者: 良工16 | 来源:发表于2021-01-16 22:54 被阅读0次

    书名:顿悟的时刻

    作者:张悦然

    一句话概括(有关写作核心观念)

    1,情感支点:小说有其内在逻辑,由作者的情感支点决定,它决定了小说的向心力。是当初决定写这小说的重要原因,包含巨大的激情。更动会带来疑问:为什么要写这部小说?选择把情感支点放在和自己连接最多的人物上。

    2,人物立场由出身,过往,情感,性格建立,表现为诉求和欲望。立场越牢固,人物越有尊严,越有魅力。使用情节,目的是展现和揭示复杂的人性。在情节的推演中,必须时时关注人物内心的需要,此需要根植人物的立场。次要人物亦拥有自己的立场和诉求。

    3,大众小说里,人物更加绝对和彻底,带给读者的情感体验相对单一和纯粹的。这正是力量所在,亦是我们动容的缘由。

    4,小说里人物的内心世界,通过某种外化的矩阵得以展现,一味进行心理剖析是无效的,必须借助其他人物舞台上的表演,揭示主人公的内心世界。整个外部世界可以看作主人公内心世界的映照。为什么让他看到这个,而忽略那个,为什么但他深切参与这段关系,却对另段关系置身事外,根据人物内心的需要而安排的。

    5,小说情节有别于剧本情节,剧本可以从结局倒推,前面添置可推导结局的情节。小说情节如河流,从发端经过上游来到下游,其势能来自主人公的内心诉求。情节是主人公的贴身衣物,带着他的体温,只有与人物内心形成共振,才会彰显意义。情节不一定是外部事件,主人公内心的震动,微不足道的细节,若对主人公带来冲击和改变,也可以变成重要情节。

    6,顿悟是一个人物,一种形势或一样物体的本质的"一次突如其来的精神显现"。有限的篇幅里,很难充分展示人物所发生的复杂改变,顿悟成为一种展现人物改变的高效而极简方式。小说的顿悟,个体作为某种象征,指向更广泛,更本质的事物,但是具有象征竞义的个体,不能是笼统的,符号式的。

    7,视角是作家观看世界的角度。用其透明的强力为我们建立了一种秩序,是作者意志的体现。

    8,通过固定叙述视甬,选择明确的"意识中心"很大程度上利用叙述视角所造成的局限来推进叙事。或者说,主人公所面临的最大困难,来自自身对事物认知偏差和片面。

    9,结尾是大多数小说家的弱点,可是部分原因归咎于结尾本身:充其量结尾不过是对前文的否定罢了。作家前面苦心经营的绝不是幸福,而是不幸。拥有广泛读者的当代小说里,充斥着东山再起,破镜重圆,柳暗花明。那种必然并不来自小说的内部逻辑,而是一种外在无形的压力。

    1 0,神话是一种集体无意识的体现。不同民族和国家存在着一些相同的神话模型,表面状貌不同,内核是相同的,那些形形色色的英雄,有着相同的生命轨迹。

    11,短篇小说是一个生活的截面,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人物遭過了一些事并做出选择。对过往的终结,或是改变了未来,但是它们没有出现在小说里,那些留白靠想象去填补。短篇小说作者不必对人物的一生负责,时间会消解戏剧的张力,冲淡甚至颠覆传奇。门罗把自己的短篇小说比喻成一座房子,拥有很多个房间,每个房间都是一个时空,她在其中自由踱步,从一间到另一间,忽然记起落下了什么东西,亦可回去去取,她的小说从表面来看,有一种较为松散的结构,像在时空中徜徉,需对笔下人物了解的更多。

    12,我们经常会发现一些细节,它们从未,也不太可能发生在生活里,却令我们感觉很真实,因为这些细节揭示了事物的某种本质。

    13,麦克尤恩的创作有操纵读者的倾向,隐瞒部分信息,延迟揭示真相的时间,吊足胃口或令他们大吃一惊,这种做法保持,加大了故事的张力,有时亦会另读者产生抵触和厌倦的情绪。

    14,任何主流的价值取向,都是创作者应该警惕的,因为那可能是无形的束缚,优秀的作家有时很难摆脱,所以经常看到一些来得过于轻易,或过于牵强的圆满结局。

    改进(如何生活中应用)

    1,当事人的口述优于影像,优于文字资料。见面营造一个开放的场域,意想不到的东西被召唤进来。影像有很多留白,中立没有更多立场,为创作者留下充裕的想象空间。

    2,心理学知识可以帮助作家走入人物内心深处,也是走入我们自己的内心深处。

    3,小说世界里的一砖一瓦来源作者的精神世界,发生在文学领域的借鉴和接纳,必然以双方的灵魂契合为基础。

    4,重要的地方做出留白或镂空,陷入长久的沉默,突然拉远距离,以一种跳脱的姿态,谈起某种与之抗衡或将其抵消的情感,从中体会被隐去和略过的部分多么沉重。

    5,治好的心疾会再次发作,驱走的阴影会再次笼罩,正因为人很难改变,这种反复亦可以成为一种失而复得。

    灵光一现(记下的脑洞,简单表达最触动的概念)

    1,狭隘比包容更有力量,因为狭隘是激烈的,包容是温柔的。狭隘可以确立信仰,包容却令人陷入怀疑和虚无,狭隘修筑起围墙,为我们建立自我的城邦;包容却要求我们拆去围墙,前往陌生之地。

    2,面对小说中众多人物,提醒自己:没有那么多善与恶,对与错,只是立场不同而已。

    3,一个总是符合社会规范,永远不越界的主人公是乏味的,我们需要特殊的人物关系,为我们展示漫溢出社会规范的欲望和诉求。

    4,我们都清楚诱惑是危险的,特别是欲望与道德相悖的时候,但同时又抱有一种侥幸心理,认为可以避开危险,在满足欲望之后全身而退,回到原来的生活。那份乐观,本身就是诱惑所滋生出的产物,制造出幸福的幻觉,及错误的自我认知。在那种认知里,我们足够强大聪明,完全能够主宰诱惑,驾驭欲望。现实不尽然,局面总会失控。诱惑是魔鬼送出的礼物,是有偿的,需要以珍贵的东西作为交换。那个代价有时付得起,更多时候付不起,知道这一点,已经太晚了。

    心中的欲望不会被瓦解和摧毁,只可能被压抑和隐藏,我们很难因为所领受的教训,变成另外一个人。欲望与人心的角力,是持久,不断发生的。偶然的战胜根本不值得庆祝。因为一次失败就可能导致不可挽回的后果,付出惨痛的代价。

    5,一种人她们的天真和善良很容易被利用,那正是恶人安置他们丑陋欲望的地方。她出于怜悯所做出的配合,既没有迫使恶人受到惩罚,有所醒悟和悔改,也没有令她自己真正成长,摆脱被欺骗和被伤害的宿命。

    6,生活的意义来自那些难以释怀的痛苦最终被疗愈,巨大的矛盾和冲突奇迹般获得和解。

    概念(没有接触、听过的术语)

    心理学家罗洛·梅:最可怕的魔鬼是那些没有名字的魔鬼,最大的恐惧来自我们并不知道恐惧的原因。疾病一旦被命名,得到确认,威力就变小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顿悟的时刻》摘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gvoa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