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娟娟也曾有过让人羡慕的经历,因为她的男人是吃黄粮的,早年如果家里有人拿工资是让人羡慕的。
靳娟娟在家排行老小,两个哥哥都考出去了,一个去了医院做医生,一个去了学校教书,这是后来的事儿了,那又如何?那时都难,谁也帮不了谁。
小时家里是真穷,赶上三年自然灾害时,两个哥哥上学也是吃糠咽菜撑过去的。父亲在外工作,哥哥在外上学,家里缺少劳动力,还有老人要照顾,为了帮母亲,靳娟娟自己被耽误了,没上几年学。
到了婚配年龄,正好村里有人提了在外当兵的许继军,那时许继军还没转业,家里有老母,哥嫂一家。
那时的靳娟娟单纯害羞,没有能力选择自己的婚姻,只知听父母的,想着离家近更方便些,便同意了,实际上非良配,那时找婆家都抢着找家里有劳动力的。
结婚后大伯哥嫂要求分家,分给他们几间小房,少得可怜的物品,可以说家徒四壁。因为许继军不在家,她便担起了家里的重担,既要出工干活,又要照顾生病的婆婆。许继军倒是每月把津贴寄回家,人却帮不上忙。在靳娟娟的打理下,小家慢慢像个家的样子了,虽然靳娟娟更瘦了。
院子里的核桃树慢慢长高,记录着她起早贪黑的身影;地里每季生长的庄稼,看到了她披星戴月的汗水;晒黑的脸庞,粗糙的双手,让她迅速变成一介农妇。
第三年他们的女儿玉儿出生了,第四年儿子出生了,婆婆帮不了,只能有时把孩子送娘家,没少受嫂子的嫌弃。本想婚后可以帮母亲,却不料自己过日子了才知道柴米油盐的日常并不简单。
靳娟娟只得有苦往肚子里咽,自己选的生活自己过,没太多想法,她觉得生活本来就不易,总会熬出头,人生就是不断带着苦难活下去。
穷人孩子早当家,玉儿稍大些就知道带弟弟,帮妈妈干家里的活了。
后来许继军转业工作工资高了些,每到节假日回家帮助干活,这时都是靳娟娟兴奋的时候,忙前忙后不知疲倦,只是许继军在家的时间是短暂的。
风来雨往,春秋冬夏,日月更叠。靳娟娟的日子逐渐好过起来,她送走了生病的婆婆,女儿已经七岁,到了上学的年龄。
“娟娟真是嫁了个好女婿。”邻居王姐看到她日子过得顺当了,羡慕地夸奖着,却看不到她脸上添的皱纹,手上裂的口子,人都只关注别人的鲜活,看不到背后的泪水。
“日子总得一天天过啊,王姐养得猪不错,过年卖个好价钱。”她忙夸夸她的邻居,人都需要平衡一下心理,找找优越感。
“哪里扺得上每月有公家的钱呀。”王姐酸酸地说。
原来如此,靳娟娟知道自己家被人惦记了,在乡村里太穷了被人欺,过好了被人嫉。
靳娟娟只笑笑不言一语。
其实每月许继军的钱也不多,靳娟娟尽量不花,都存了起来,那时银行里利息还是很高的,攒着到一定数额就买成国债,省吃俭用多年下来也成了万元户,自己手里有才心里有底气。
娟娟虽然没读几年书,但她知道读书的重要性,她鼓励女儿一定好好上学,只有上学才有希望离开穷乡僻壤,改变自己的命运。
玉儿是个懂事儿的孩子,知道努力学习,母亲的辛苦她看在眼里,记在心中。小小的年纪就做着超过自己年龄的许多事儿。她自己在学校认真学习,回家就教给弟弟,父亲不常回家,回来也说话不多,但她看到了父亲与村里人的不同,她也是要离开的。
上天有时会睁眼垂怜历经苦难却不会退缩的人。
不慕鸳鸯不慕仙,饮食夫妻一生缘。靳娟娟没有大的想法,只想过好平淡的日子,把自己的小家管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