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105 周四
*临睡前,孩子随口说,“老妈,最近好像你不怎么吵我催我唠叨我了。”
(我记得老师曾说过,有时候,孩子的话,看似随意说的。其实,可能是他想了半天,鼓足了勇气,想和我们核对或表达他的想法,看法的。所以,想和孩子有效交流,我们就得有耐心且认真的听,去了解孩子话中想表达的的需求,以及孩子的感受)。
孩子这话一说,我揣摩着,孩子这是在表达对我近段表现的肯定?还是想表达他想要的就是我这样对他的态度方式?还是想要我对他的认可表扬?
想想,估计都有。当然,更主要的是第二,三点吧。
这些念头在脑子里打了个转,我马上接口,“这一段,该做的事儿你都积极自觉主动的做了,自己有计划有安排,做事的效率还那么高,时间利用的那么好,我还叨叨啥?我还有啥可说可吵的?”
“我说嘛,你的脾气咋会变好了呢。”孩子调侃着我。不过,脸上那得意的小表情,可是“暴露”了他的小心思哦。
孩子躺下准备睡了,又来了句,“老妈,看来,有时候你的说吵唠叨,一个可能是你的原因,比如你的标准高要求多,你不知从那来的情绪发到我身上了;一个也可能真是我的原因,是我真的有地方没做好。”
“哎呀喂,你这总结真是到位。点赞,必须给你点赞。”(我这可不是故作拍马屁,可是真心而说哦。要知道,这话若是换成我给孩子说,别说他会不会抵触我的说教听都不想听,估计就算是听了也不往心里去。而这他自己总结说出来的,说明,他是入了心的。所以说啊,再好的大道理浓鸡汤,别人说再多灌再多,那也是人家的,听听看看就过去了;自己品味出来的,才会真有感觉,自己才会认可和愿意去运用。)
孩子撇撇嘴,“好了好了,谁喜欢挨吵被唠叨呀。不过,我又管不了你的嘴,那我被你说被你吵的时候,就听听你说的,我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吧。”(我正激动孩子有这么高的觉悟的时候,人家又来了句补刀,“不过,说实话,很多时候你都是在乱吵瞎唠叨,脾气发的莫名其妙。让我不想理你”。)
*孩子睡了。
由着孩子刚才的话,我想起,朋友的二胎萌宝对朋友说的,“妈妈,我觉得,你不吵我时,最爱我“。
是呀,被说被吵被唠叨的感觉,谁喜欢呀,都想抗拒排斥。
看来,说吵唠叨,真是既对事无用,也影响心情,破坏关系,让人感受不到被爱的方式哦。还是少用为妙吧。
*想起有次老师分享的,在三种境况下父母的应对态度和方式,最能看出父母会不会爱,能不能让孩子感受到被爱。
在孩子犯错时,(被别人指责时);
在孩子有问题/困难时;
在孩子有情绪受挫败时。
这三种境况下,我们的态度和方式,有没有让孩子感受到被接纳,被理解;有没有让孩子感受到,父母是愿意和他在一起,一起面对,一起想办法解决问题;有没有让孩子感受到,怎样的他,都是被允许,被支持的。
对照自己,之前在这三点上,我做的,真是不好。
那就像孩子说的,“有则改之”吧。
接下来的日常生活里,尤其是这三种境况下,我还是多觉察多提醒自己,“我这样的态度,方式,是爱的方式么?让孩子感受到了爱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