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结构 情理交融
——玉小班主任成长研修班学习心得之三
王怀玉老师在今日的讲座中给我们提到了教育(教学)案例的五大结构元素,分别是:背景,主题,细节,结果,评析。这五大元素要有机的融合在整个案例之中,不一定要有意安排几个独立的段落,但行文之间一定要有所体现。
以往的写作中,对于背景的写作我总是模棱两可,经常会为了写背景而“凑字数”,导致背景阐述犯了“假大空”的错误。王老师对比了几篇不同质量的案例,让我们明白背景写作不需要面面俱到,交代清楚本次活动或者教学的基本情况以及期待达成的目标即可。主题的拟定也是案例写作的一大重要元素。在场我们听了徐英老师《读孩子也要读家长》的案例分享,徐老师分享完毕主动做了写作反思,她的写作从一开始构思的教师立场视角变成了家长立场的视角,让她的写作“变了味儿”,这更加体现出主题拟定的重要性了。王老师提到,写作素材里有很多主题可以挖掘,但我们要从“自己最有收获,令读者最有启发的角度切入,选择并确立主题。”那如何定“主题”:写案例首先要考虑我这个案例想反映什么问题,例如对于一个活动,我是想说明如何促进学生自主参与意识?还是想凸显小组合作意识?或者介绍如何组织小组讨论?在动笔前要有明确的想法。有了主题,写作时就不会有问必录,而要对原始材料进行筛选,有针对性地向读者交代特定的内容。所以,细节的描写不容小觑。细节的描写要将凸显主题的关键性细节写清楚,而不是详细的介绍活动过程。精选细节,首先要选择复杂情景,考虑读者和听众对象,关键时能够引发读者或听众的关注和思考。其次,建立因果联系,这是对案例内容情节结构的要求,线索—因果链;活动推进本身的递进性;人物心理活动的递进性;学习通过比较不同事件建立因果关系。案例不是写实录,也不是写活动设计,它与二者的本质区别在于,作者在文末或者在字里行间不留痕迹的进行案例评析,感性的活动中融合理性的思考,在活动中体现教育理论或者说用理论去指导我们的实践。
听了王怀玉老师的三次写作培训,让我在班主任专业写作上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也让我认识到自我提升的空间还有很大,在今后的工作中需要不断积累,总结,反思,行文成稿,保存我们对教育教学工作的独特见解!
2018.12.25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