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决定红军生死存亡的抢险之战——娄山关战役

决定红军生死存亡的抢险之战——娄山关战役

作者: 文史迷途 | 来源:发表于2023-08-04 12:35 被阅读0次

原创(已在其他平台发布)

中国工农红军在长征途中有四大抢险之战——湘江战役、娄山关战役、泸定桥战役、腊子口战役。每一战都事关红军的生死存亡。今天我们来看一下湘江战役后红军被逼到绝路的又一次抢险之战——娄山关战役。

一、铁壁重围

1935年1月,中央红军在黔北重镇遵义召开了历史上著名的遵义会议。会议总结了第五次反围剿以来的战略决策失误的经验教训,同时决定了红军下一步的战略方向是北渡长江,到川西与红四方面军会合。

遵义会议后,红军分三路开始北上,但此后的土城战役、赤水战役均没有取得胜利,不得已转向宜宾、泸州间的叙永、古蔺地区,相机北渡长江,但叙永县城依然久攻不克,红军只能再转而向西,进入川、滇、黔边界的扎西地区。

进攻屡屡受挫,红军依然没有摆脱敌人的追击包围,形势愈加严峻。长江渡口已被蒋介石派重兵封锁,而且集结大军向红军合围。滇军孙渡纵队从南面、川军潘文华从西面逼近扎西;中央军周浑元部正由黔西、大定地区向古蔺、叙永方向追击;王家烈的黔军主力也在东面严阵以待。

为了尽快摆脱不利局面,中央红军在扎西召开了著名的“扎西会议”,会议鉴于当前的形势和敌情变化,及时改变了北渡长江的计划,决定回师东进、向敌人军事力量薄弱的黔北发展,二渡赤水、重占遵义、以战斗的胜利来打开局面。这就是毛泽东的“回兵黔北、再渡赤水、重占遵义”的十六字方针。

二、回师黔北

1935年2月18日,红军先头部队一个团抢渡二郎滩、成功掩护红军于18—20日在二郎滩、太平滩全部渡过赤水  ,向桐梓、遵义方向急进。

红军二渡赤水,重返黔北,出其不意的杀了一个回马枪,把川、滇军、中央军全部甩在身后,蒋介石判断中央红军是要向东北与红二、六军团会合,急令湘军在川、湘、黔边界布防、命王家烈的黔军火速北上,固守桐梓。但他做梦也没想到,此时阻击红军的黔北要塞桐梓竟然是一座空城。

红军立足黔北,首先必须拿下的就是黔北重镇桐梓。但天佑红军,此时刚好敌军调度出现混乱,城里的守军被调往松坎,接防的部队还没有到达,城里只有敌军两个连。2月23日晚 ,当红一军团红一团向桐梓发起攻击时,刚一交火敌人就弃城而逃,红军兵不血刃就战领了桐梓。

4月24日,川军潘文华部三个旅由扎西地区向东追击 至温水一带,王家烈的黔军主力也迅速向遵义、娄山关驰援,中央军吴奇伟的59师、93师也由黔西、贵阳向遵义急进,企图围歼红军于娄山关下。

三、铁城雄关

娄山关,成了横亘在红军面前的一道铁闸,只有冲开铁闸、占领遵义,才能跳出包围圈 。

娄山关,被称为黔北第一险要 ,自古以来就是难以攻克的铁城雄关。它盘踞在海拔1440米的大娄山山脉的主峰,北距巴蜀、南扼黔桂,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关口两侧险峰并峙,壁立千仞,牢牢控制着盘旋而过的川黔公路,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险。

红军对娄山关并不陌生,早在1935年1月9日,为保证遵义会议的顺利召开,红军曾攻占过娄山关。但那时是由内往外打,在地形上没有吃太大的亏,加上敌军人数不多,且无心抵抗,准备逃跑,所以红军并没有太大的伤亡。

但这次完全不一样,由桐梓入娄山关是由外而内、由下而上、直面仰攻,困难特别大。

2月25日晨,中央发出了娄山关战役的命令。红军攻打娄山关战役的部署是:以五、九军团吸引和阻击尾随而至的川军;红一军团一团从东侧向娄山关后面的板桥迂回;由彭德怀的红三军团担任主攻,彭德怀的具体分工是:红十三团担任第一梯队主攻;红十二团担任敌二梯队主攻;中央干部团为预备队;另派十团、十一团分别向东西两侧迂回。

彭德怀的战略决策就是正面强攻,两侧迂回,待部队全部到达指定位置后,发起总攻,前后夹击打垮敌军。

当红军的作战命令发出时,敌黔军第6团正快速驰援娄山关,第10、15、16团也已赶至距娄山关不远的板桥,准备随时增援娄山关。双方进行着一场与时间赛跑的抢关行动。

四、争夺点金

2月25日上午9时,十三团前锋侦察连在娄山关附近与敌第六团遭遇,敌人毫不恋战,迅速退守娄山关,占领关口两侧高地,以一个营掩护,其他的迅速构筑工事,同时急速通知10团、16团向娄山关增援。

抢关不成,敌已占得先机,红军强攻娄山关,势必是一次血战。

2月25日下午4时,以彭雪枫为团长、李干辉为政委的红十三团三营向驻守在娄山关关口的敌人发起了进攻。但黔军居高临下,火力很猛,完全封锁了红军通过的公路区域。地形陡峭,仰射敌人效果不好,又无法发起冲锋,三营在敌人的火力覆盖下伤亡很大,营长负伤,教导员牺牲。

彭雪枫知道单靠正面强攻难以奏效,于是迅速抽调一个连,配备了重机枪,悄悄迂回至黔军阵地的左侧,猛然一阵手榴弹,然后轻重武器一齐开火,黔军突然间被左右夹击,猝不及防,纷纷向右侧逃窜,阵地上乱作一团,正面的部队趁势发起冲击,敌人纷纷向点金山溃逃。

点金山在关口左侧,是娄山关附近的最高峰,山势险要,火力可控制和覆盖关口。敌人凭借修筑的工事,各种武器居高临下疯狂射击,密集的火力让红军抬不起头,战斗一度进入了僵持。

此时,敌援军10团、16团已距娄山关越来越近,彭德怀急令彭雪枫,在敌人援兵到来之前,尽快拿下点金山。

彭雪峰仔细地观察了地形,点金山左侧是壁立如仞的悬崖,根本无法攀登。但右侧虽然陡峭,但坡度稍缓,且有稀疏的树木,应该可以攀登。彭雪枫马上让一营挑选武艺高强、身体矫健的战士组成突击队。他们嘴里咬着匕首,腰里插满手榴弹,从右侧的山崖攀缘而上。与此同时,彭雪枫命令十三团轻重武器一齐开火,掩护突击队行动。

敌人做梦也没有想到,这么陡峭的山崖竟然会有人爬上来,当阵阵手榴弹在他们的后面炸开时,敌人惊恐万状、抱头鼠窜。十三团的两个冲锋梯队趁势发起冲击,把敌人赶下了主峰。

此时已赶到遵义的王家烈知道了点金山的消息,于是严令敌师长柏辉章、敌旅长杜肇华,不惜一切代价夺回点金山,死守娄山关,等待增援。

柏辉章对刚刚赶到的黔军第10团下达了胜利有重赏、后退者军法处置的严令。10团团长宋华轩迅速组织了敢死队,向山顶的红军发起了猛烈的进攻,想趁红军立足未稳夺回主峰阵地。

五、顶峰血战

于是在强大的火力掩护下,敌人潮水般的扑向红军的阵地,他们一改“双枪兵”的萎靡,发了疯似的向前冲击。除了“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外,他们的后面,站着宋华轩的军官督战队,发现有后退者,当场处决。

十三团的主峰阵地,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敌人在短短的两个小时内,就发动了六次冲锋,双方都伤亡惨重。在战斗最危急的时刻,彭德怀命令军团炮兵营,将仅存数发的炮弹全部轰向了敌人的阵地,炮弹在密集的敌群中炸开了花,敌人的攻势稍稍减缓。彭雪枫又命令枪法好的战士,全力狙杀敌人的军官督战队。敌人的气焰终于被打了下来。十三团巩固了主峰阵地,并发起反击占领了右面的关口。

晚上12时,彭德怀命令谢嵩、钟赤兵的十二团接替了血战一天,消耗很大的十三团。他知道敌人肯定不甘丟了点金山,一定会会疯狂反扑。

26日清晨8时,大雾弥漫 ,五米之内都看不清楚。关口以南的敌军第四团,借着大雾的掩护,以密集的队形向关口的红军阵地发起了进攻。敌10团、16团也同时从左右两翼发起了攻击。敌人孤注一掷的发起了三线队形的密集冲锋,意在不惜代价夺回关口和点金山主峰阵地。

战斗很快进入了白热化,浓雾中硝烟弥漫、火光冲天,娄山关附近成了一团黑云。十二团居高临下 利用有利地形,一次次打退了敌人潮水般的进攻。

上午10时,浓雾渐散,敌人发动了更大规模的进攻,在敌军官的督战下,敌军黑压压地疯狂冲击着红军阵地,占领了关口以南沿公路一线的军事哨和小哨,形势万分危急。

此时,王家烈部已赶到遵义,吴奇伟、周浑元的中央军也已渡过乌江,向遵义方向急进。如不迅速夺取娄山关,中央红军就将在娄山关的狭长山地被敌人优势兵力合围,那将是红军的灭顶之灾。

中央军委电令彭德怀,必须尽快结束娄山关战斗!彭德怀调出了最后的预备队——中央干部团,命令他们向关口南面攻击,夺回丢失的公里沿线阵地。其余部队全线发起反击。随着嘹亮的冲锋号,战士们纷纷挥舞着大刀、端着刺刀从阵地上跃起,像下山的老虎,居高临下向密密麻麻往上爬的敌人扑去。

狭路相逢勇者胜,在生与死的较量中,红军视死如归的勇气和决心占据了上风,敌人纷纷退却。干部团在上干队长肖劲光的带领下,奋勇作战,夺回了丢失的关南阵地,并从侧翼集中火力向敌人射击,敌军受到两面夹击,军心溃散,军官督战也无济于事,纷纷夺路向黑神庙溃逃。

红军乘胜向黑神庙发起追击,在距敌军指挥部不远的半山坡 ,敌军第四团突然从山谷中冲出,红军猝不及防,前面几十个战士不幸牺牲,十二团政委钟赤兵的腿部也被打中,敌人稍稍稳住了阵脚,双方又进入了僵持。

此时留给红军的时间已经不多了。面对利用工事负隅顽抗的敌人,十二团团长谢嵩决定组织突击队,敲掉这个硬钉子。此时政委钟赤兵因失血过多而昏迷,团参谋长孔权自告奋勇担任队长,率领五连分成三个梯队,迎着敌人猛烈的火力,奋勇突进。激战中敌人的机枪打中了孔权,他的胯骨被打碎了。进攻受阻,彭德怀只能重新调上还没来得及修整的十三团,与黑神庙的敌军进行最后的博弈……。

六、合围歼敌

26日下午4时,红10团已迂回至板桥东侧一线,与进至板桥西侧的红1团对板桥形成夹击之势,而红11团已经迂回至板桥与遵义之间的高桥大坪一线,切断了板桥之敌的退路,红军对娄山关之敌的全面包围已经形成。

彭德怀下达了总攻的命令,12团、13团、干部团向黑神庙的敌人发动了最后的进攻,红1团、红10团也同时对板桥之敌进行左右夹击,敌人听到后面密集的枪声,知道后路也已被切断,于是惊慌失措、军心涣散、急忙抄小路向遵义方向落荒而逃。

红军全部占领险地要塞娄山关 ,取得战役的胜利。

娄山关战役,红军在极其不利的地形条件下抢险攻关,在敌人援兵到达前 ,只用时两天就全面夺取了这道铁城雄关。这得益于红军周密的战略部署,在前有重兵险关,后有川、滇追兵的严峻形势下,北面阻击川军,南面算准敌人援兵的行程,在敌人尚未到达时成功夺关。也得益于彭德怀的正面强攻,两侧迂回的战术,对敌人形成夹击,占据占略主动,使敌人害怕被包围,军心溃散;最重要的要得益于红军指战员的敢打硬拼、不怕牺牲,以顽强的信念和意志完成了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取得娄山关战斗的决定性胜利后,红军一鼓作气击溃了王家烈的黔军主力,重占遵义。并在遵义以南打垮了国民党吴奇伟的中央军 ,歼灭其一个师,取得了红军长征后的首次大捷,鼓舞了红军士气,一举扭转了红军的不利局面。为 “四渡赤水”的精彩大戏写好了开篇,赢得了战略主动,在长征的壮丽诗篇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娄山关战役,将和毛泽东雄浑悲壮的《忆秦娥.娄山关》同载史册!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决定红军生死存亡的抢险之战——娄山关战役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gyep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