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孩子,你并不孤单

孩子,你并不孤单

作者: 梅侠客 | 来源:发表于2018-01-31 21:38 被阅读50次

    最近陪儿子写作业,睡得都比较晚。我突发感慨,觉得儿子真可怜,被作业取代了童乐。后转念又想,哪一个时代是最好的时代?哪一个时代没有对应的压迫与崛起?哪一个时代的人,没有属于时代的使命与烙印?

    虽然每个时代都会产生很多不像人才的人才,很多人可以不堪大用,但不代表哪一个时代可以没有任务,只是任务会有所不同而已。

    每一个时代都有其功能缺憾,弥补的需求将赋能给下一代,社会一环一环的压力,最终反应在教育上。学校只能按要求,生产出社会需要的产品。每个人就犹如螺丝钉,完成属于成长中的标准化步骤与进程。

    孩子不断被要求与改变,失去了在我们看来本该属于他们的快乐。每一个时代都在对比中前进,我们羡慕孩子的物质丰富,却感慨他们的约束更多。生在我们那个时代是否有得选择?

    曾经我是一个成绩名列前茅的人,可我却有很多的羞耻,让我无法畅所欲言,让我总感觉别人看到我的缺陷,这是生活赋予我那个时代的劫难,只有活下来才有机会去捋清它们,生活苦吗?当然。生活有趣吗?当然。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就看怎么切割它了。

    每一个时代都有其自身的个性烙印,也就是他们的劫数。没有哪一个时代可以避免,我们没有太多作业加身,可惜我们也没有父母无微不至的关怀,我们需要自食其力,需要提前成熟,需要干农活。

    这些他们不曾体验过。他们不会理解,也不必要理解。最多也只是在对比中明白,这世界没有净土,永远没有一个绝对美好的世界。他们并不是唯一,也并不孤独。

    所谓的时代烙印,即是所有同时期的孩子一起做着标准化的动作,不合格的淘汰。淘汰,只是从学校和教育者角色来看,因为很多在学校成绩不好的人,进入社会并非就过得不好,或许只是因为不习惯于被人约束的状态,发挥不出自己的真实水平而已。

    每一个自由发挥的孩子,才会看出其自律性以及各方面的天分。人的感觉,并不需要人教会。作为教师,以及父母,教会的,是如何与人达成共识。这以外的东西,只能是让人在适应的年龄里,懂得尝试,最终是愿意行动的人脱颖而出,即所谓‘早死早超生’。因为物理的世界,与内在的认知存在一个极大的落差是必然的,我们不过是在每一次试错里,认识到自己不过如此。

    只是我们好像都有些超范围了。我们看起来的正确,对孩子来说是否是正确,这个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教会他知道如何辩认自己的时间和精力是否消耗在有意义的事情上。最初的教育约束,无非是不相信他有律己的能力,不知道如何分辨是非,美丑,善恶。所有的教,不过是教方法,现在有点演变成教纯粹的内容。学校不管孩子是否需要,把那些当下需要记住的东西,一股脑装进孩子的脑袋里。

    需要硬背下的内容知识,在生活里用得不多。不过就我现在的感觉,从学校出来后的人更多的是学会了他律,而且特别对准亲近的人。我看到很多读书到博士或者硕士的人,真正把书读懂的人,变身为一个生活家。读书少的人,说话反而文绉绉,不知道这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我希望我的儿子,无论读到哪一级,都应该是一个生活家,而不是一个书袋子。这世上的书袋子已经够多了,不多他一个。

    我很想解决他的问题,但我怀疑这样做的意义?我只是他的家人,只能带给他生活的温暖,家庭的照顾,以及一些思维的引导,这将会使他在除作业以外获得与别人稍有不同的一些体验。我能做的是让他吃好穿暖,我不可能让他逃脱这个时代的劫难和诅咒,因为个人的力量太微弱。

    不是说遵守会带来多少好处。太多人在孩子时代被学校的一个‘乖孩子’的评价束缚了一生,不知道如何做一个独立的人。但不这样做,会有诸多坏处。我只能告诉他需要在不走心的阶段里,完成多年的演练,才会懂得自由的可贵。

    所有的自由,不过是更多的完成他律后,学会自律,才最终得以自由。在没人看到的地方,你如何看待自己的存在,是高贵还是卑微,这很重要。

    不吃苦的享受,不是福,是难,是债。这就是关于时代的劫数,想要自由吗?想要就自己去争取,人生一世,哪有无故的爱与恨,无故的帮与毁。人只有自助,最后才感觉到神助。如果这是劫难,想活得好,就必然是在劫难逃。跨过去,你才会化茧成蝶,过不去,就继续在这个小小人的国度,互相打磨,消耗你的时间,直到你想通愿意升级的那一刻。

    我对他的帮助或许只能如此。如果他的能量是40分,学校需要60,家庭补助30分,最终还能留下10分用于感觉,这就是家庭带给孩子不一样的未来。只要有剩余,就会如同火苗,总有一天能够燃烧起熊熊大火。

    如果学校是战场,家庭是战场,他将只会感觉到自己是一个孤独的人。而且他知道自己不太可能两边都能打胜仗。世界没有一个地方会让他感受到温暖,他会觉得活着真的是一件太痛苦与烦恼的事情。

    我若能与他一起战胜外界的困难,他或许会感觉生而温暖,而非生而孤单。人只有不断的失去,直到一无所有,就会对所有的哪怕丁点得到都会心存感恩。孩子吃自己的苦,以后才可能有机会享自己的福。

    社会不反对独立,但需要有规律的独立。不支持所有人去读书,而读书确实是一条明理的途径。一个在学校就已经反感读书的人,是不可能毕业以后还喜欢读书的,但在学校读书没得选择,而且偶有几篇名著节选,而进入社会后,书可以自选是不是名著都不要紧,要紧的是,你读起来是否开心。

    让你收获的书就看,打瞌睡的书就不要看,你只需读你看得懂或者部分看懂却极度好奇的书,这些好奇会带你领略你想要的精神世界,再创造出对应的物理世界。人的任何物理世界,都是有着相应的精神世界才产生出来的,无知无精神世界的人,是不可能产生其美妙的物理世界的。

    所以世界再大,和你也没有太大关系,你没有必须要去的地方,也没有必须要读的书,只有你想要读的书,想要去的地方。只要能将所看到有用的书,有益的书里面的言论,化于自身的每一个行为,能够为自己以及社会谋福利,就最好不过了。只是,你还是得先通过自律通道。

    把这一切当作习惯,如果你还能从中获得一些快乐,你会明白生活里有五味。你可以在设定的程序里,加入了一些自身的特色。无论是被要求的读书,或者工作,还是你的爱好,哪一个都以功用为目的,每一个功能,一定是让人的生活变得美好。这个过程,也让你变得美好。

    人的感觉都是相通的,对他人无法产生效用的事情,你如果感兴趣,一样值得你花时间研究它。每一个吸引你的东西,一定有原因,你研究它的目的,是为了有一天不再被它吸引。这样的体验越多,你就会越淡然的面对越来越多往后的事情。你的任何想法,都可以与他人无关。这种自由,你明白,他一定很奢侈,并非人人享有。

    我相信无论是文字,还是数字,都会带给人用途,学会这些用途,就可以带领你我进入除用途以外的美好世界,让人有足够的力量走向更多的未知,而不是只流连于别人开发出来的已知世界里。这些已知世界,是社会在服务于我们,即使你现在在学校所读的书,也只是在享用别人的给予。不能用的,根本不必要拥有,而只能用的东西,也不必要花太多时间钻研,而是要尽可能多的向未知的世界里,去搭建属于自己的地盘,为别人所用。

    我们需要你变得坚强,但那只是对于功能来说。对于睡觉时的放下,吃饭时的轻松,我们都可以共享这些美妙时刻。我们向自己有兴趣的世界进发,如果有余力为对方提供一些情绪价值,这样家才会成为温暖的港湾。我不能代替你去承受他的世界的麻烦,你也不可能代替我去应对我的世界的复杂。我们都有自己的怪要打,但我们回家就可以卸下盔甲,只为彼此有缘成为陪伴一程的人。

    对于每天可能面对的不同,我们只能放宽心,让活着的每一天感恩,有彼此陪伴,谁知道明天会怎样?既然人生就是不断与劫难抗争,谁知哪一次我们就壮烈牺牲?那就让活着的时候努力奋斗,彼此陪伴。每一个劫难,只是告诉我们,活着真好。

    一个人如果有余力,一定是从身边人帮起,而不是去帮助一个不认识的乞丐,或者网上的风言风语里去参一句。要了解那么多与自己无关的事情,又不是马上要当皇帝,那些事情与我有一毛钱关系么?

    昨天听孙一乃讲,不孝有三:不义、无业、无家。当我知道父母所说所做是错的时候,我还做,就是陷父母于不义;陪在他们身边不去做自己该做的事,养活自己,就会让他们害怕我们不能自立,呆在家啃老,他们会担心孩子未来无法活下去;没有家庭和后人,就会让父母觉得未来家族无望。

    我想,我需要做的,无非是:做对的事情,赚钱,培养后人。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孩子,你并不孤单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gzlz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