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看之前我没有看过书,只是在高中的语文课堂上听过这本书,杰克伦敦一贯倡导的回归野性的主题也一直吸引着我,只是当时还在一心备战高考,还生长在父母庇护下的小鸟怎么能够理解什么是野性的呼唤,甚至还没有听到自己的呼唤。直到上大学以后,开始渐渐独立生活,渐渐离开父母,才开始真的探索自我,才开始真的听到呼唤。或许是教条的、是功利的、是迷惑的至少内心开始有呼唤,想要开始追寻。
工作以来,慢慢经济独立,已经远离父母开始自己生活,心境开始有了很大的不同,状态,对自己,对生活,对未来都有了更新的思考。可能是更成熟的思考,这些思考让我真正平静的,理解什么是真实的生活,什么是真实的感情,什么是真实的交流,什么是真实的思考,我更愿意清醒痛苦的活着,还是顺势而为,轻松理想的活着,无论是哪一种,我觉得都是好的,我只是想认真的生活,只是想更理解世界一点,更理解自己一点,而不是沉溺于娱乐而轻松的喧嚣,我一直觉得只有安静才能找到自我,才能理解生活。
对于野性的呼唤有一点失望,因为我相信无论一个生命多么追寻自我,都不会脱离本身的限制。无论巴克多么觉醒,他都不可能与狼生活。
关于野性
巴克身上是人的影子,脱离大众,去找寻真的自我。离开定义的世界,去未知的世界寻找,去野性的世界寻找,去未开发过的蛮荒之地去探索内心的文明,自我的文明,而不是人类的文明。人类的文明太过于宏大和叙事,自我的文明更加纯粹和自由,野性不是野蛮、任性,而是脱开身上文明的枷锁,找寻天生的自我。
关于孤独
一个人有多么想找到同类,记得巴克低头看到白狼的狼爪,和自己的相似。就觉得找到了团体,找到了真实的自我。真的是这样吗,首先不谈之前的疑惑,生理的局限,找到自我的方式就是找到自己的族群吗?我觉得不是的。自我肯定是非常孤独的,是由无数个不同的团体的组成的。作者用狗能带领狼可能是想说明,对于自我的追寻是可以突破外形、生理的限制的、只要开始真的追寻,真的认同,客观条件是可以忽略的,在现实生活中的话,但愿可以吧。这只是一个理想模型。现实生活中找到自我的巴克可能与同样找寻平静的老人相伴余生,双方都会让对方追寻真的自我而毫无怨言。或者追寻自我的巴克在茫茫荒野中独自生活,直至死亡。
关于自我
我们是否感到野性的呼唤,在都市丛林。找到的又是否是真的自我,还是又一个幻境下编织的谎言,又或是逃避。
关于呼唤
巴克不是听到了野性的呼唤,他只是在磨难中成长而已。它从来没有能够一次选择自己的命运,都是在不断的适应中长大的。直到遇见老人,他才能够与族类一起。只是如果没有之前的磨难,遇见老人恐怕也无济于事,说不定还是一个调皮捣蛋,需要别人照顾的土狗。所以野性的呼唤不是太能够想的通吧
需要思考的地方还有很多,但电影的名字 野性的呼唤这5个字远比电影本身的内容带给我更多的思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