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约总嫌弃自己愚笨。前些日子居然制定看“四书”“五经”的读书计划。跌跌撞撞看完《大学》后,察觉到大家们智慧的精髓所在后,又开始装模作样阅读《孟子》。
大概正如了那句话“我读过很多书,但后来大部分都忘记了,那读书的意义是什么?当我还是一个孩子时,我吃过很多食物,现在已经记不起吃过什么了。但,可以肯定的是,它们中的一部分已长成了喔的骨头和肉。读书对人的改变也是如此” 所以,我时常觉得自己聪明起来。
《孟子》除了包含很多关于孟子本身的观念外,还可学习孟子的谈话技巧。“否定词之否定”当大家在争论一件事情的对错的事情,孟子却跳出这个事情本身,着焦于这件事情中涉及的关键词,并用反问的方式否定这个名词的正确性。关键词不对,那么争论的这件事件便没有失去的意义,自然而然这场谈话孟子盈了。类比法,这是孟子常用的谈判技巧。当对方提及一件事情的时候,列举出类似的例子,反问对方,得到对方的答案后,再反问对方的正在讨论事件的正确性,在某种程度上大有“晓之有情,动之有理”的意思;归谬法,也叫反证法,我把它理解为逆向思维。当讨论一个问题的时候不着急否定对方,而是从别人的结果一步步反过来推导,提问,直至对方发现自己以偏概全的错误结论……
我常常觉得自己看完书,理解后,便已经掌握了书中要害。常常还为自己看过《孟子》沾沾自喜起来。直到前文遇到的“这类人”事件反复发酵。我又一次,被这件事带偏,开始情感处理这件问题,暗自感叹这类人的“傻”,并把这样的负面情绪,带给周边人的时候,智者站出来给我答案后,反问我为什么要被别人带着走呢?当别人给我们带着情绪和我们说话,我们不仅要安抚好别人的情绪,更该把控住整个对话节奏。当别人纠结于某件事情的事情,在给对方一个明确回复后,我们可以给对方选择,或则反问对方试图寻找对方的需求,而不是跟着被对方纠结带偏……
智者就是智者,虽然我能立马体会智者给的方案思路。但是,每次都是事后孔明,这其中就是情绪在作祟了。
控制好情绪,合理利用沟通技巧,是谈判成功的不解之谜,我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