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读《孟子见梁惠王》一文,颇有感触。
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孟子说:“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足矣。”
孟子认为梁惠王过分看中“利”将会产生“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这样一个全国上下人人都重利、人人都谈利而不信奉仁义的局面。
从孟子的“何必曰利”联想到我们的现实生活,不管是高官大员,还是稍有实权的小吏,有几个不对“利”如蝇逐粪?从那些纷纷落马的官员事件中可以看出:为了利,他们不惜原则;为了利,他们可以不管法律。在“利”的驱动下,有权的利用权,没权的借助他人的权力来实现自己的利益,在逐利的过程中,勤勉者丧失了原则、精诚者失去了信誉、公正者没有了良心,出现了“上下交征利”的状况。虽然,有些情况尚不至于导致孟子说的“国危矣。”但是,从那些拥有“万乘之家”的老虎、苍蝇们的犯罪过程看,不得不认同孟子所说的“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正是这些拥有势力、实力、财力、人力的“千乘之家”、“百乘之家”的曰利行为,才导致“大夫之家”纷纷效仿,造成“万取钱焉、千取百焉、”“苟为后义而先利”。
如果这些官员能够“先义后利”,不急于“曰”利,没有“不夺不餍”的野心,也就不会有那么多落马的官员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