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旅行·在路上
香港一夜 - “土”从何来?

香港一夜 - “土”从何来?

作者: 岳说越开心 | 来源:发表于2017-09-22 18:23 被阅读438次
维多利亚港湾的夜景 - 作者拍摄 - 2017年9月19日晚

这次因公出差,在香港短暂停留一天一晚。三十多岁才来香港,觉得自己有点“土”。在一个“高知”、小白领的圈子里,有这种感觉的人屡见不鲜,虽然不知道也不曾想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如果你还没有去过,你会有这种感觉吗?去过了呢?

香港印象之影视业

看过为数不多的港剧和好些香港电影,印象中她处处繁华,高楼大厦鳞次栉比,车水马龙,豪车随处可见,地面干净,人们着装讲究,彬彬有礼,遵守规则。

仔细回忆,这些印象最初源自哪里?应该是一部电影——《中南海保镖》和一部电视剧《陀枪师姐》。

因为这部电影,作为一个生活在偏远小镇的孩子,我看到了香港的繁华,高楼大厦,第一次知道出租车是个什么东西。我看过对李连杰谈这部电影拍摄过程的采访,那是在1993年左右,香港还没有回归。虽然在电影里李连杰功夫了得,但在实际拍摄期间,有六七个香港警察保护他,随时随地跟着他,也蛮有意思。

《陀枪师姐》作为电视剧,内容更多,让我看到香港市民日常生活的一面。给我的印象是香港警察的制服特别帅,师姐特别美。想想内地那时一身绿的警服,你肯定会认可我的想法了。

8月24号逻辑思维的节目主题是《行业和命运》,详细谈了香港的影视业,特别提到了《香港影视业百年》这本书。如果你想了解香港影视业的发展,可以听听这期节目。80后熟知的香港演员,从郑少秋、周润发、赵雅芝、袁咏仪到后续的四大天王,影响了一代人。他们有些人还活跃在屏幕上,成为不老神话,比如华仔,有些人已经淡出江湖,比如郑少秋、赵雅芝等。香港的影视业在2000后开始没落,大量的香港导演、演员开始北上到内地发展。

我看到的香港依然有其繁华的一面,相较内地日新月异的飞速发展,昔日亚洲四小龙之一的雄风已经锐气不再。

香港街景 - 作者拍摄 - 2017年9月19日

香港的货币发行

初到香港,同事从口袋里拿出一沓港币,足足让我惊奇。为什么?如下图:

港币 - 网络图片

仔细观察你会发现,同样是500元的钞票:

  1. 长得很不一样啊,会不会有假币?
  2. 为啥有三家银行呢?
  3. 为啥纸币上还有签名呢?

在搜索之后才知道港币的发行方式,简单整理如下:

  • 香港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货币发行局,纸币大部分由3家发钞银行即汇丰银行、渣打银行、中国银行(香港)发行;
  • 港币的历史可追溯到1845年成立的东藩汇理银行,这家总部在印度的银行是首家香港发钞行;
  • 19世纪全球金融危机期间倒闭了3家较大的发钞行,直到1895年《银行纸币发行条例》发布才收紧对纸币的监管;
  • 1994年5月2日,中国银行正式发行港币钞票并在市面流通;
  • 美联储是美国的中央银行,中国人民银行是中国的央行,与此对应香港金融管理局为香港的中央银行;
  • 三家发钞行所发行的货币其实是“银行承兑汇票”,港币上有“凭票即付”字样;
  • 纸币上有发钞行董事长签字,这点跟人民币截然不同。

所以在市面上流通的港币,来自于三家不同的银行,都是合法的。

香港的地铁

香港地铁线路 - 作者拍摄 - 2017年9月19日
路线覆盖广。虽然地下线路比较复杂,但是提示牌设计很合理,因此不太容易迷路。让我意外的是,地铁的报站有三种语言,英语、粤语和普通话。去之前我还担心因为听不懂粤语可能会吃不少亏。另外,在地铁里面问路,遇到了六七个人,他们基本都能用普通话交流,这也是让我意外的。足可见,回归二十年来,内地对香港的影响之大。香港的第一条地铁线是1979年开通的,比北京的地铁还晚了8年,但是在80,90年代发展迅速,十来年时间已覆盖香港绝大部分地区。

车厢比较小。相比内地的地铁,车厢不够高,也不够宽,跟我在伦敦坐地铁的感觉类似,也许还是受到英国影响的结果。

酒吧文化

兰桂坊,对于酒吧文化的爱好者来说,到了香港一定会去的地方,我也不例外。跟同事从旺角坐地铁过去,5站路,从中环出来,二十来分钟就到了。同事还闹了个笑话,步行在兰桂坊,他一个劲地问我:“咱们不是过来吃饭吗?这家是兰桂坊吗?”,“哦,不对,这家是兰桂豪庭”,“兰桂坊是哪家?” 殊不知,兰桂坊只是位于香港中环区的一条呈L型的上坡小径而已,他却认为是一家餐馆。

兰桂坊 - 作者拍摄 - 2017年9月19日晚

兰桂坊酒吧街缘起于20世纪70年代初期,一位意大利籍商人在这里开设了一间意大利服装店及餐厅。部分在中环上班的“优皮士”,下班后想找一个地方吹水,这家餐厅便成为他们欢乐时光的聚脚处。其后,兰桂坊渐渐成为一处有品位的消闲之地,酒吧、食肆及娱乐场所越开越多。

我们到的时候是晚上9点多,熙熙攘攘的人群,各种肤色。每家店的门口都会有一个桌子和服务生,可以提看菜单和酒单,再做决定是否在这里消费,菜名是中英文的,而且服务生比较喜欢用英文打招呼。随便找了一家店坐下,点了两杯生啤,脆皮薯条还有蒜香牛肉粒,聊起天来。

环顾四周,外国人居多,其间有打扮时髦的女性或者着正装的男性,看起来是在周围上班的白领,因为当天是周二。当然也不乏像我们这样过来满足好奇心的闲散游客。

闲来仔细翻了翻菜单,还是有大英帝国的影子,比如英国老百姓喜欢的炸鱼薯条,我去UK的时候在Brighton吃过,那分量,即使饭量大的国人,吃完一份也会撑肠拄腹。

Fish & Chips - 网络图片

后来跟一个香港土著聊天,他虽然在兰桂坊附近上班,现在也很少去了,因为觉得价格太贵。比如我们这顿,两杯啤酒,两个菜,接近400港币,其中有10%的服务费,这是必收的。看起来,香港的年轻一代,生活压力的确不小。

市民生活

香港的市民,无论走在大街上还是地铁里,我跟同事的感受是老龄化比内地严重。出行带着购物袋的人也不在少数,我们下榻的酒店旁边就是一个很大的菜市场,蔬菜的价格也算合理,跟国内一线城市差不多。

菜市场 - 作者拍摄 - 2017年9月19日晚

香港的支付方式比较传统。大家还是习惯使用现金,刷信用卡,或者使用八达通卡,电子支付很少见。在香港使用人民币不方便,虽然有些店家也能接受。比如20号中午去吃饭,饭钱75港币,因为没有足够的港币,尝试用人民币支付,店家只能接受1兑1,最后我们用50人民币加25 港币支付,显然不划算。不过可以在有银联标志的ATM机上直接使用储蓄卡取港币,1港币合0.84人民币左右。

好消息是,一些商店开始支持支付宝,推广力度很大。比如香港随处可见的屈臣氏,第一次使用先减掉50港币,然后再打85折。

结语

去香港之前,想象她非常高大上。想着应该衣着光鲜过去,免得给内地人丢脸。实际发现,并非如此。为什么没去过香港会觉得自己“土”?细细想来:

其一,从众思维。周围的同事,朋友时不时就有人提去香港扫货,甚至有个土豪朋友,为了吃香港何贤记的炒河粉,晚上9点多还从深圳坐车过去铜锣湾。

其次,觉得香港比内地发达。无论是人民的素质、教育、医疗、还是工作机会。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这山看比那山高。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多出去走走看看,对事物的判断才能尽量不偏不倚。

此番去香港,不禁感慨,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世事轮回,我们的时代到了。

相关文章

  • 香港一夜 - “土”从何来?

    这次因公出差,在香港短暂停留一天一晚。三十多岁才来香港,觉得自己有点“土”。在一个“高知”、小白领的圈子里,有这种...

  • 夜雨·无题

    凉风迎夜雨,静坐观花语 何来心头绪, 一夜眠不聚 雨落归江水, 花谢寻坤土 万物皆有定, 何苦忧烦虑

  • 打油诗一首!

    君何来 春鬓一夜尽,何来倾如慕。 回眸一灵动,君来情如水。

  • 初识

    当我走出深圳北站时,涌入耳中的粤语带着香港的气息瞬间扑在我的脸上。 休整一夜于次日中午过关,从罗湖到香港,全程不到...

  • 香港节奏

    平安夜的上午七点半 我的香港还平躺在东隅酒店的大床上 外佣的香港从天桥和广场 像上岸的海龟 一夜回归了大海 粤语的...

  • 清明拜祭台

    清明坟前轻烟哀, 祭奠愁泪洒土台。 后人无忆亡然去, 身在归处思何来?

  • 七绝·泗阳即景寄思

    清风惬意莫言愁。 柳暗花明独上楼。 燕子何来似乡里, 烟波江上泗阳舟。 注:何来,也可用飞来。但我觉得何来,既有从...

  • 解梦花

    淡淡幽香几枝斜 心绪如梦千千结 如若梦花真能解 何来一夜两鬓白

  • 老刘心语(517):知道

    智从何来? 智从知来。 知从何来? 知从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阅人无数,名师指路,自...

  • 故乡,为什么离开了就再也不想回去?

    《北京女子图鉴》里,在北京奋斗了3年,陈可终于从又土又村的小城姑娘,奋斗成了互联网公司高管。某次公司组织员工到香港...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香港一夜 - “土”从何来?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hdns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