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通,不止是言语的交流,行为的交互,更多的是思想的碰撞,精神的共鸣。一个好的心灵捕手,绝对是一个有深度的沉默者和令人折服的言语家。
言语是思想的表现,精神的诠释,但再华丽的语言陈述也绝不等同于思想的丰富度,精神的深度。能让人放下防备倾心相诉者,不是对“人生箴言、说了都懂的大道理”滔滔不绝之人,而是那些能够静心倾听、用心感受而后有的放矢、语出惊醒梦中人的智者。
沉默的程度决定思想的深度,思想的深度决定精神的深度,精神的深度决定灵魂的深度,灵魂的深度决定言语的力度。“我不否认人与人之间沟通的可能,但我确信其前提是沉默而不是言词”,周国平先生如是说。
“在不能共享沉默的两个人之间,任何语言都无法使他们的灵魂发生沟通。”“一个人对言语理解的深度取决于他对沉默理解的深度,归根结底取决于他的沉默即灵魂的深度。”(摘自《在沉默中面对》)确实,没有孤独与沉默中的思考,深刻的哲理也只是一些套话。
沉默是静享风的温柔,雨的博爱,火的热情,水的宁静,是置身自然感受它的力量;沉默是独省苦的永恒,甜的烂漫,欢的轻快,痛的力量,是置身境外感悟人生的真谛。
但我在此并非说“沉默是金”便是金玉良言,不变箴言,只是在某种情景下,某个对象前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于“沟通”之中,言语相对于沉默与思考也同样重要。语言是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重要分水岭,其对人类交流沟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语言不是万能的,语言不一定能让对方感觉到自己的感觉,也不一定让对方明晰自己的思想。交流沟通对象最多根据自己经验中的“痛”来想象自己口中的“痛”。“你不是我,所以你不可能真正知道我的感觉”几乎是一个不可反驳的论点。
故,由沉默中的聆听、思考致沟通双方思想的碰撞、精神的契合在“知己”中表现尤为明显,也尤为重要。单纯的语言交流绝对很难达到“一个眼神,懂你全文”的境界。
虽说不见得于沉默中聆听思考能让沟通双方真真切切“感同身受”,但对于一个心灵捕手,其与语言在沟通中的不可或缺甚至更甚于语言。
在沟通之中,谁也不可能完美,但一个好的心灵捕手,绝对是一个沉默与言语完美结合者,而一个优秀的沟通对象会让彼此都觉得轻松舒畅,交流对彼此而言也因此而变得简单,所谓“惺惺相惜”。
灵魂本沉默,相惜自沟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