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婚姻育儿成长励志
《神秘洞穴》与《神秘巨星》:暴力,最不该存在于最该爱的地方

《神秘洞穴》与《神秘巨星》:暴力,最不该存在于最该爱的地方

作者: 翙尘思考录 | 来源:发表于2019-03-30 09:30 被阅读0次

    【这个地方,叫做“家”。】

    - 1 -

    至今已看过不少欧美电影,与国内本土电影一样,在家庭主题上都能淋漓展现父母对子女的爱。但不同的是,前者并不避讳家庭暴力,更能直击人心和引发思考。这一点十分可贵,于观众而言,具有教育启示的意义。观看那些优秀的电影,就像经历了一场场混合了现实与心理矛盾的视觉冒险。正如电影《神秘洞穴》所表达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秘密,对外界的恐惧往往来源于自己的内心

    1

    丹恩和卢卡斯兄弟俩随母亲离开喧嚣的城市,搬住到一座安静的小镇。虽然离开了曾经的朋友们,但也认识了新朋友朱莉。他们无意间发现,地下室里有个上锁的地窖,其实是深不见底的黑洞。锁被打开后,三人相继遭遇了奇怪而恐怖的事情。他们便开始有意识地探究这个深穴,由此唤醒了各自埋藏已久的内心记忆。其中就包括大男孩丹恩对家庭暴力的害怕,而父亲就正好住在黑洞里。

    童年本应在父母的细心呵护下度过,而丹恩却过得痛苦,酗酒暴力的父亲是他一直挥之不去的阴影。电影里并没有给予这位“父亲”正脸,而是以高大和扭曲的怪兽形象来表达孩子的恐惧和逃避。弟弟卢卡斯被抓进黑洞,其实就等着丹恩来救,所以终逃不过与父亲的直面对立。那一刻出现了小时期的家庭环境,斑驳的场景正是丹恩遭受家暴的现场,父亲拿着腰带,阵阵恶狠的语气。

    2

    为了救出弟弟,不得不进入曾经的“家”,一幕幕过往片段在墙上出现,一句句话语通过旁白念出——“你不是说你没爸爸吗”、“我们可能太早结婚了”、“你不能把锁打开,黑暗不会放过我们”……一切都被放大。好在丹恩不再逃避过去,有力地接住父亲甩来的皮鞭,最终将其打倒,也打碎了这段黑暗的记忆。大家都选择勇敢面对,故事结尾,洞穴竟变成了浅浅的阀门坑道。只有自己征服自己内心的恐惧,才不会再害怕和逃避。

    3

    - 2 -

    《神秘巨星》则不仅反映了对女性的暴力行为,更深刻揭露了家暴对未成年人的影响。少女尹希娅热爱唱歌,但遭到自私专制的父亲阻挠。她只能蒙面拍摄视频于网络分享,以抚慰那颗无比热爱唱歌的心。她极度渴望逃离家庭,但母亲没有勇气离婚,更没有能力支持她的音乐梦想。虽然影片具有平权意识与励志色彩,但观其某些情节片段,也不得不让人屏住呼吸——父亲要母亲穿戴整齐后一起出门参加婚礼,当得知为了给尹希娅买电脑而卖掉项链的事实后,那一刻,空气都凝结了……因为意味着母亲将会遭受一场暴打,而自己的电脑也会被摔得粉碎。

    4

    成年人对暴力有恐惧心理,青少年们又何尝不是?我们每个人都有恐惧的事物,但在这里不讲自己,我想讲述我曾目睹过的令人十分恐惧的一个片段。大概在读六年级的时候,街道里搬来一户租客,也就顺理成为了邻居。一条街道并不长,什么大惊小怪都能很快被发现。从日常生活看来,邻居家也是和睦的。那个傍晚很是清晰,夜幕还在半空,却传来一阵刺耳的哭喊声。

    好几个邻居孩子都急步跑过去了,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大人们即使听闻好似也不太理会。原是与我同龄的那户租客的孩子,偷拿了母亲抽屉里的五块钱,父母正在教育他。我也扒着窗户往里看,那一幕让我目瞪口呆——他的手腕被麻绳拴着,另一头系在天花板的风扇上,高度正好让他跪着,膝盖下是一些烧过后的煤炭渣。他爸手拿着细长而韧性的竹条,像打牲口一样地,打在他的身上。

    好几次下重手,见他疼得都不能立马哭出声来,那场面紧张得我也感同身受,呼吸困难。我曾一度认为,这种场面只有电视里才会有。“看热闹”的我们赶紧跑回家去告诉家人,其中也有大人来劝解,却被告知“教育自家孩子,不管旁人事”后便悻悻离开,还好一位年长者来才罢了。看到他背后被抽得一条条的青紫瘢痕,我有种说不出的可怜与恨意,但更多是年少时对家暴的恐惧。

    - 3 -

    对受害者的关注多集中于已婚女性,《不要和陌生人说话》是我国第一部直观反映家庭暴力的影视作品。对儿童的家庭暴力则没有引起足够重视,正如前面故事所讲,毕竟难在“教育自家的孩子”。传统教育观念不乏以爱之名进行体罚之事,这种现象客观存在而且普遍,不由人主观反驳,相信许多80后90后都有所经历或听闻。别说这种现象以前才有,事实是现在也不少。

    根据律师佟丽华的一项统计,媒体公开报道的近700件案件中,孩子被打死的就有359件。更让人苦恼痛心的是,除非孩子被打死打残,否则面临此类案件往往无可奈何。社会学者关颖认为,家暴对未成年人的危害不容小觑:产生不良性格、加剧不良行为、造成报复心理、亲情淡化背离、结交不良伙伴等。除对受害者本身的影响外,学者王楚捷认为,目睹家暴行为也会有负面影响,引起敏感、焦虑、抑郁、社会退缩等。人们为什么能维持与外界的关系,却阻断不了家暴的发生?

    5

    身体伤害极具皮肉痛楚,语言伤害又何尝不是暴力。学者禹建说,现在不少父母急功近利只关注孩子的学习,有些人还经常发泄对孩子的不满,成千上万的孩子因为父母对于他们缺点和失败的指责、嘲讽,而伤心愤怨。内心的恐惧被压抑,总会得到释放。如果向外发泄,就可能影响社会平安;如果向内消化,他们的人生可能就此毁掉。无论哪样,负性能量都极为无益。家是心灵的港湾,暴力这种东西,最不该存在于最该爱的地方。

    教育学者廖金花认为,孩子内心的伤口都是原生家庭的裂变,他们轻则学业不良或出现品行问题,重则导致明显的人格缺陷、精神障碍,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每个有心理问题或心理障碍的孩子背后,一定有着不健康的原生家庭环境。家庭治疗大师萨提亚就曾说,一个人的性格特点、人生三观、精神品格、思维方式、生活习惯等,都深受其原生家庭的影响,很多甚至是决定性的。

    - 4 -

    现在看起来很正常的成年人,即使表现自信、外表强大、无所畏惧,都有可能存在着或多或少的童年阴影。面对似乎无底的黑暗洞穴,一切都毫无掩藏,那些并不美好的记忆就赤裸裸地摆在你眼前。随着藤蔓杂草的延伸覆盖,黑暗时光被暂时淡忘,直到某天机缘巧合地触发那根神经,才发现根本忽略不了。恐惧总会被人为地放大很多倍,越想躲藏却越是明显,越想忘记却难以忘记。

    直到今日,我也很难剔除记忆里我爸曾说过的一段话,“上初中了进入青春期,人就会叛逆,不听话,出问题。不管是和长辈顶嘴,还是和那些坏学生玩,都得打。光靠嘴说是不行的,得忍心打他,打怕了就会听话,性子才会收紧,不会变坏”。母亲及时呵止,否则我终日焦虑。“不打不成才”等愚昧观念,常常使得童年难安。

    出现“男女混合双打”的戏谑,实则是人的无奈处境。俗话说“棍棒底下出孝子”,鲁迅先生却认为“棍棒底下出奴才”。和谐的家庭,良好的脾性,孩子才会终生受益。读过一句话,很有感触——“假如你热爱生活,孩子也会过得诗意;假如你活的丰盈,孩子也会努力绽放。父母有多懂生活,子女就有多爱生活”。

    6

    【关注“翙尘思考录”:文化领域创作者,专注成长的思考,帮助你找到真实的自己,明白人生该做的事情。】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神秘洞穴》与《神秘巨星》:暴力,最不该存在于最该爱的地方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cfjb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