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思维模式 #芒格 #回馈倾向
今天我们知道了”回馈倾向“这个思维模式。这是查理芒格的第九个误判心理学倾向。
见
人们早就发现,和猿类、猴类、狗类和其他许多认知能力较为低下的动物相同,人类身上也有以德报德、以牙还牙的极端倾向。这种倾向明显能够促进有利于成员利益的团体合作。从这方面来讲,它跟许多社会性动物的基因程序很相似。
所谓“回馈倾向”就是以德报德、以牙还牙。把回馈想象成反弹也是可以的。就像把球扔到墙壁上,它会反弹回去。
回馈倾向的厉害之处,它是发生在潜意识领域,发生的时候我们可能很难察觉。
感
很多例子都可以有“回馈倾向”的影子。
误判场景一:激励引起的超级反应回馈。
这是“反馈倾向”的本意。激励分为奖励和惩罚,如果付出善意,对方也倾向于回馈善意;反之,如果报以恶意,对方也会倾向于回馈恶意。
战争中因为战友被杀死,胜利的一方会倾向于杀死俘虏,以牙还牙。成吉思汗杀死敌人后,有时甚至会把尸体砍成肉酱。很多新兵上阵时很惧怕,但一旦自己身边的战友被敌人杀死,这种“以牙还牙”的反馈倾向就会驱使他变成“恶魔”一样的杀人机器。
我们平时看到的路怒,也是“反馈倾向造成的。而以德报德方面,送礼物也是寄希望于对方给予回馈。
这些都非常正常的反应。
搞笑的是,有些时候以德报德的倾向可能会扭转以牙还牙的局面。比如在一战时,有时会因为对方一个细微的友善举动,另一方投桃报李,这样反复下去,最后战斗可能停止很长一段时间。这另那些将军感到非常恼火。
误判场景二:主动承诺导致回馈。
不管是在婚礼上,还是在交易中,如果给对方一个明确的承诺,对方就可能给予同样的回馈。这是和避免不一致倾向共同作用形成的。
误判场景三:免费送物品的回馈。
这种场景很常见,在超市里面有很多试吃产品,一旦吃了之后,购买的可能性非常之大。我们都觉得这太小儿科了,我们不会上当。如果你去采购,花的是公司的钱,对方还愿意免费赠送礼物,你可能就更倾向于买他们的产品。
利用职权收受礼物也是同样的道理。有的人说收钱不好,收土特产就没问题。只要涉及到利用权利办事,这些小的就一定不能有。你就会在下意识里受到影响。
误判场景四:主动让步回馈。
西奥迪尼在《影响力》里举了一个例子:
实验人员在大学里闲逛,遇到陌生人就问他们愿不愿意带一群少年犯去动物园参观。通过大样本实验,结果有1/6的人愿意这样做。接下来,西奥迪尼改变了一下,他问这些陌生人,愿不愿意在两年的时间里每周花几个小时照顾少年犯。这个荒唐的要求当然被所有人拒绝了。但实验人员紧接着又问出了刚开始的那个问题,*那么,你愿意带一群少年犯去动物园参观吗?”结果,这次的接受率达到了1/2,是之前结果的整整3倍。
在商家也经常采用这个效应,先提出一个很高的价格,然后找个理由给用户大幅度降价。大部分人很难拒绝这个诱惑。
尼克松的水门事件可能也受到了这个倾向的影响。当时这个议员提出用妓女和豪华游艇来吸引民主党时,被美国司法部长拒绝了,然后他又提出采用秘密潜入民主党的水门大厦偷取资料,这回司法部长默许了。这也是主动让步的反馈潜意识对司法部长的影响造成的。
思
为什么查理·芒格会这么重视“回馈倾向”,而我们虽然知道,却总是忽视它呢?
可能是因为我们对它的连锁反应认知不足,我们最多能考虑两重连锁反应,而一旦反馈形成,甚至可能会形成十重、百重的连锁反应。
佛教里有一种说法叫“菩萨畏因,凡夫畏果”。这就是我们在做事之前可能带来的反馈,而不要等事情发生了之后再来后悔。
很多人把“感恩”作为自己生活的底层方法,这就是一个非常好的善行,感谢生活中遇到的事物,对每一个事物释放出善意,这个回馈看起来非常小,但是经过很多次的反弹之后,它会产生巨大无比的能量。我尝试每天对生活中遇到的三个人进行感恩,现在差不多有200天了。我已经感觉到我生活出现的一些变化,我不再埋怨,更多的把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心态越来越稳定。
诸葛亮说,“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这也是对回馈倾向的正确理解。
君子要慎初、慎独,也是针对反馈的开始。
行
始终对世界抱有善意,同时拥有对恶意的反制能力。
知识本身不是力量,“知识+持续的行动”才是!我是陶肚,用三年构建自己的知识宝库,我们一起来吧。
卡片二维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