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生写作课有感。
想与写中间隔了一个马里亚纳海沟—关于那些不知道怎么开始的问题
怎么写是一个小问题也是个大问题,我总是迟迟不敢下笔,就像沪生老师说的一直愣愣愣。就在刚刚我还为了写下这个小热身作业而徘徊不前,或是在脑海中模拟了数种写法,或是找各种借口拖延,是不是要看看书,是不是要再想一想,是不是应该先去收拾下房间,自己忙出一头汗,电脑上还是一片空白。为自己感到汗颜,是啊,我还没有下笔写,就想那么多以后的问题是完全没有意义的呀。
老师说,想写什么就写什么,他说他从初中开始就写日记,让我们就以日记的形式开始,随便写什么都行,乱七八糟、天马行空。方法上可以通过列题纲、写关键词的方法,我觉得这个对我来说是非常有效的,我的思维很混乱,发散,通常想一个问题的时候,又岔开来想到了另一个问题,列了关键词有了题纲,我就能把相关的东西都放到一起写。
可是一脸欣喜的我到了下一次,可能还是会一样的害怕开始,我想这是一个心里问题,一点点的完美主义,一点点的恐惧心里,给自己预设了很多困难,比如写这么多乱七八糟的,以后怎么提高之类的。老师说一个文章要经过很多次修改的,你又不是要写一个长篇名著,现在要的紧紧是个开始,登上高峰的第一个台阶,一切问题会迎刃而解的。其实这与生活中很多事情都相似,想得多而做得少,这样就越来越没自信,自信是一次次的尝试和成功中积累起来的。有了自信,恐惧就慢慢消失了。看我已经开始了。
热血、爱与恨是作品的灵魂—关于写什么的问题
沪生老师提到写作要对生活有敏感度,提到他看见的不起眼的小花,听到别人的故事,记得很久以前的新闻报道,我想写作其实就要看见别人看不见的,写作者的世界繁花似锦、热闹非凡。 而我工作以后,生活就变得非常单一,家、工作单位两点一线,周围的景物看得麻木,每天的生活千篇一律。我变得不再冲动、变得隐忍,曾经的热血随着这昏暗的冷冬一点点冷却,我还是原来的我吗,这就是所谓的成熟吗。这时,我也才发觉自己有多久没看看周围的人和物,窗边叽叽叫的麻雀、枯枝当中还在垂死挣扎的杂草、听着邓丽君的大叔,你们是否都还在。听不见,看不见、感觉不到了吗?所以老师让我们出去走一走、看看电影、看看书,敞开自己,听一听天籁、看一看丑陋、悟一悟人性,有了爱、有了恨,人便有了倾诉欲。好的坏的,都是生活。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就是我写了,你看不懂—关于怎么写的问题
沪生老师说,写作,终究是要让别人听到作者的声音,写得东西要实现它的价值。但是回头看看才发现,自己一直都在发牢骚,下结论,这样的东西别说别人看了云里雾里,我自己都觉得要拔掉几十根头发,懊恼、无奈。沪生老师反复强调细节。不要告诉别人结论,要让读者自己看到。要叙事不要抒情,这样才能让作品生动。是啊,任何的创作都是一样的吧,一个演员要演好角色,不是靠嘴说,而是要演;一个人要善良,他要做很多善事;要写出一个好的作品,就要靠细节撑起。我想不出细节,就要去观察细节,细节才能填满读者的内心,才能让读者想到自己无数的故事,才能相见恨晚。
从身边的真实故事开始,然后我要写出一个鲜活灵动的画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