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间万物皆有“灵性”,当你带着感情去看待万物时,你会发现,“一言一动之微,一沙一石之细”都值得我们用文字记录下来,童年是习作取之不尽的源泉。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习作之前,我们首先要学会的是感知。
观察养蚕了一个月,昨天一早被蚕蛾振翅的声音给吸引了,破茧了,蚕蛾钻出来的一头,蚕茧上有一些褐色的液体,从破“壳”的地方想去撕开看看里面还剩什么?却很难撕得动,这就让我们很纳闷,蚕蛾是怎么飞出来的?我查资料知道蚕茧一头的褐色液体原来是蚕蛾分泌的碱性物,通过来侵蚀蚕茧,然后一跃而出的。
等到最后一只蚕结茧也就是上周,大部分的蚕茧都“静默”了二周了。我通过读了三年级科教版的科学书,知道了蚕破茧需大约两周,时间上真的就是刚刚好,所以我们第一眼看到蚕蛾的时候是又期待又好奇。
到了晚上,陆续有蚕蛾开始产卵了,一颗颗黄色芝麻粒大小的卵布满了一个个的蚕茧,密密麻麻,孩子开始了乘法计算,这一百多只蚕茧,得要产下多少卵,我们得采多少桑叶喂……
趁着小孩这股观察劲儿,也“应景”了第七单元的习作,“观察大自然的美好,从几个方面把事物写清楚”;也给上上周做的有关“蚕”的剪报小册子画一个句号,完成PBL的最后一项,写一篇“报告”,这样带小孩完成一篇习作,到此,给蚕也好有了一个“交代”。
剪报 剪报 剪报 蚕茧 蚕蛾确定好中心,选择好材料,接下来就是组织材料,安排材料了,也就是我们说的“列提纲”,它是构思、布置篇章的外在形式。
“纲”原指网上的总绳;“提纲”,就是提住网的总绳。古人认为:只有整张渔网都连在总绳上,渔网才会有条理而不凌乱;善于撒网的人,一定会提拉网的总绳,而不是一个一个地去拉开那数也数不清的网眼。这些道理,完全可以用来说明列作文提纲的重要意义。
列提纲就是安排好材料的组织顺序,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分为几段,每段写什么,哪些内容主要,哪些内容次要,列出写作的次序,小学阶段,总分总结构居多。
关于写蚕的作文,在带孩子列提纲的时候,孩子有了重大的发现,这也是我在潜移默化当中,希望教给孩子的:为中心服务,自行调整内容。
关于蚕的资料,这一个月,我们积累得是足够多了,要是按照事件顺序,面面俱到的来写,恐怕上万字都完成不了,于是就在写什么上面,跟孩子开始做了取舍。这就回到了第七单元的习作要求,从哪几个方面把事物写清楚。
如果是作为观察日记来写的话,蚕的演变过程,从蚁蚕—幼虫—蚕茧—蚕蛾这四个重要的环节,肯定是一个都不能少的,那么,这样下来,素材丰富的话,会写成长篇的科普文;素材不足的话,容易写成流水账。
那若是不从大家都熟悉的演变过程来写的话,还可以怎么构思呢?我提议小孩从蚕与其他昆虫与众不同的地方开始着手,找到至少三个方面,最多不超过五个方面,来构思。
这样,很快,蚕的结构、蚕吃桑叶的样子、蚕吐丝结茧的过程,三个方面,就被提出来了。接着就是把养蚕这段时间看到的、听到的、积累到的,用文字表达出来,加上修辞,表达情感。
这篇作文成稿后,小孩一边誊写,一边在讲自己的情感是如何通过这字里行间去流露的。一时间,我仿佛理解了“状物视为观物,终为观己”。
手稿蚕宝宝
蚕宝宝到我家的时候大约一厘米长,是蜕过一次皮的蚕,叫二龄蚕。在我的悉心照顾下,它们一天天长大,长得越来越胖,这时我才能仔细地看清楚它们的样子。
蚕的身体是长圆筒形,由头部、胸部和腹部三个部分组成。头部像个小弹珠,晶莹剔透。胸部长有三对足,能牢牢地抓住桑叶,辅助进食;腹部共有五对足,前四对足帮助蚕在桑叶上爬行,还有一对尾足,是用来固定身体的,十分神奇!
从二龄蚕到五龄蚕的过程中,蚕要大量进食,一天要吃四五顿呢。每次换叶子的时候,蚕宝宝们都高昂着头,兴奋极了,马上一拱一拱着,像波浪一样起起伏伏。当它们占领好了地盘,一片片细细的沙沙声,像微风吹着树叶时发出的声音,萦绕在我的耳边。
成为五龄蚕后的蚕宝宝,圆润光滑,从白色变成黄色,一动不动,也不爱吃桑叶了,摸起来凉凉清清的,这表示它要开始吐丝结茧了。经过半天的吐丝,蚕宝宝建好了茧,它是透明的。蚕并未就此停止,它们依然弯曲着身体,转着圈地加固“房子”呢。再过一晚,一个牢不可破的、椭圆形的蚕茧就织好了。
随后,蚕宝宝们便在它们的“房子”里静静地蜕变!
好朋友笔下的江佰川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