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被宝爸抱走哇哇大哭的宝宝,作为孩子妈妈却什么也做不了。望着孩子寻求帮助的眼神,妈妈呆呆的望着宝宝。
生气的情绪让人感到害怕,还在气头上的宝爸,妈妈不敢招惹,生怕做出过激的行为。
渐渐平复的爸爸,妈妈快速将宝宝抱走,离开是非之地。可是孩子爸爸干嘛那么大的怒气?这一切因为孩子吃饭的问题。
孩子爸爸下班回家,看见宝宝准备吃饭,打算喂他吃饭。孩子在和姥姥玩,妈妈厨房准备晚餐,想要喂饭的爸爸让孩子从姥姥怀抱里下来。
孩子没有下来,一次、两次、说了好几遍还是没有下来吃饭。“吃饭要下来吃!”不让爸爸抱也不下来吃饭的宝宝激怒了孩子爸爸。
每天下班回家与爸爸亲近的宝宝,今天是怎么了?这一切归咎于姥姥的到来,姥姥带孩子外出玩耍,总爱抱抱孩子,孩子与姥姥感情亲密。
一件小事激发了家庭的矛盾,隔代人的教养方式不同,喜欢娇惯孩子,吃饭都没有吃饭的样子,还得抱着吃,再这样孩子还不知道会是什么样?
矛盾不会只是一件小事,矛盾的根本是思想观念的不同。思考方式不同,对待孩子的态度就会有差别。
矛盾会影响家庭和睦,妻子会不满公婆,丈夫不满丈母娘。虽然表面不会闹的很难堪,私底下却要夫妻间免不了交流反馈。
自己父母即使有错,可是也要维护父母,父母的心都没有恶意,只是方式不同而已。隔代人要比父母更心疼宝宝。
父母的观念转变也是需要过程,作为子女要给予父母一个学习的过程。
可也有的父母固执“你就是我带大的,我还用你告诉我怎么带?”为了避免矛盾升级,再辛苦,还是自己带吧!
为了家庭的和谐共处,做为子女看到父母对孩子不当行为,应该及时提出,指正告知缘由,家庭教育要统一战线。
姥姥说可以的事情,爸爸却不让。妈妈说行的事情有人出来反对。孩子都不知道该听谁的好,会让孩子不知所措。
同一件事,对孩子要求的标准不一致,会导致孩子的三观混乱,他分辨不出自己行为是对还是错。大人的多重标准,对让孩子行成多重人格。
因此对于原则性问题一定要保持一致。会造成孩子没有规则意识,容易见风使舵、趋利避害。这对孩子未来生活极其危险。
当孩子的面如果相互指责,不仅让父母的威信下降,还会影响孩子的心灵。孩子没有平等对待的意识,也无法在父母那学会尊重他人。
父母才是孩子核心责任人,孩子有没有教养,孩子闯祸会直接找到孩子的父母,而不是找爷爷奶奶。父母对孩子要有影响力,要有威信。即使态度出现不一致,也不会影响孩子听信于父母。
孩子0-6岁对于孩子来说很关键,正是性格的关键期,最好让孩子远离矛盾不断的环境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