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令七十二候集解》霜降:“九月中,气肃而凝,露结为霜矣”。
《二十四节气解》:“气肃而霜降,阴始凝也。”
一、二十四节气之霜降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霜降,二十四节气之一,每年公历10月23日左右,太阳到达黄经210°时为霜降。对应天蝎座,北斗七星指向天干”戊”位。戊,五行属土,对应五脏中的脾脏,所以霜降养脾胃最当时。
《尔雅》称农历九月为“玄月”,天玄地黄,玄开启了“众妙之门”。
霜降节气,还对应《易经》剥卦,五阴在下,一阳在上,这叫“寒气袭人”,需要防寒保暖养阳了。
![](https://img.haomeiwen.com/i18187264/d032728e11992732.jpg)
霜降节气含有天气渐冷、初霜出现的意思。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也意味着冬天即将开始。随着夜晚的气温越来越低,曾经的白露、寒露,都已经凝结成霜,大地笼罩在一片白茫茫的霜花之中。天,真的要冷了。
此时,中国黄河流域的千里沃野上,白霜一片,银光熠熠;山地林中,红叶似锦,漫山遍野,构成一幅别有韵味的深秋图。
天气转冷,我国黄河流域一带出现第一次霜,被称为“早霜”或“初霜”,农民们忙于播种三麦等作物“十月寒露接霜降,秋收秋种冬活忙,晚稻脱粒棉翻晒,精收细打妥收藏。”
![](https://img.haomeiwen.com/i18187264/9ed97ffd4a6f78b2.png)
《二十四节气解》:“气肃而霜降,阴始凝也。”可见“霜降”表示天气逐渐变冷,开始降霜。气象学上,一般把秋季出现的第一次霜叫做“早霜”或“初霜”,而把春季出现的最后一次霜称为“晚霜”或“终霜”。从终霜到初霜的间隔时期,就是无霜期。也有把早霜叫“菊花霜”的,因为此时菊花盛开,北宋大文学家苏轼有诗曰:“千树扫作一番黄,只有芙蓉独自芳。”
![](https://img.haomeiwen.com/i18187264/04ac77f4e7750ab3.png)
天降寒霜,那么这“寒霜”是从何而来的呢?霜是水汽凝成的,水汽又怎样凝成霜呢?
南宋诗人吕本中在《南歌子·旅思》中写道:“驿内侵斜月,溪桥度晚霜。”陆游在《霜月》中写有“枯草霜花白,寒窗月新影。”形成露和霜的气象条件是晴朗微风的夜晚。夜间晴朗有利于地面或地物迅速辐射冷却,微风可使辐射冷却在较厚的气层中充分进行,而且可使贴地空气得到更换,保证有足够多的水汽供应凝结。
![](https://img.haomeiwen.com/i18187264/948a0a2cb5f1a321.jpeg)
秋天的夜晚没有云彩,地面上如同揭了被,散热很多,温度骤然下降到0℃以下,靠地面不多的水汽就会凝结在溪边、桥间、树叶和泥土上,形成细微的冰针,有的成为六角形的霜花。
因为霜只能在晴天形成,所以有“浓霜猛太阳”的说法。有《霜降》诗云:“时逢秋暮露成霜,几份凝结几份阳。荷败千池萧瑟岸,棉白万顷采收忙。”
![](https://img.haomeiwen.com/i18187264/b9bcd1e9fa59bd18.jpeg)
二、霜降三候
一候豺乃祭兽。“豺乃祭兽”这个词最早出现在《逸周书》中:“霜降之日,豺乃祭兽。”又曰:“豺不祭兽,爪牙不良。”意思是说豺狼开始大量捕获猎物,捕多了吃不完的就放在那里,用人类的视角来看,就像是在“祭兽”——以兽而祭天。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祭兽,以兽而祭天报本也,方铺而祭秋金之义;豺祭兽(《月令》作豺乃祭兽戮禽),豺不祭兽,爪牙不良。”
![](https://img.haomeiwen.com/i18187264/afa6ac817b555a34.jpeg)
二候草木黄落。《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草木黄落,色黄而摇落也。”《逸周书》曰:“草木不黄落,是为愆阳。”秋尽百草枯,霜落蝶飞舞。秋天,西风漫卷,催落了叶,吹枯了草。逐渐寒冷的气候,将大自然所有的生命力进行了一次次毁灭性的摧残。翠减红消,雁影无踪。而人的情感,也进入深沉的低谷。离愁别恨,凄风苦雨,尽皆展示深秋的悲苦,触及人心。
![](https://img.haomeiwen.com/i18187264/678735ba59b7779d.jpeg)
三候蜇虫咸俯。《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咸,皆也;俯,垂头也。此时寒气肃凛,虫皆垂头而不食矣。”蜇虫也全在洞中不动不食,垂下头来进入冬眠状态中。此时的大自然,是一种寂静的美。经过了生机勃勃的春,热闹蓬勃的夏,收获喜庆的秋,生命的轮回,又进入休眠的状态。蜂蝶不见踪迹,蜇虫无声,都为经历漫长的冬天而作准备。那是以修行的姿态,期待来年的新生。
![](https://img.haomeiwen.com/i18187264/bf55813bd674ea0f.jpg)
三、霜降民俗文化
打霜降
《周礼》中记载,大司马但凡出师,都要对旗纛进行祭祀,称之为军牙六纛之神。自唐以后,各个朝代都有旗纛之祭。
按古俗,每年立春为开兵之日,霜降是收兵之期。所以霜降前夕,府、县的总兵和武官们,都要全副武装,身穿盔甲,手持刀枪弓箭,列队前往旗纛庙举行收兵仪式,以期拔除不祥,天下太平。
霜降日的五更清晨,武官们便会集庙中,向旗合行三跪九叩首的大礼。
礼毕,列队齐放空枪三响,然后再试火炮、打枪,谓之“打霜降”,又称“祭旗纛”,百姓观者如潮。
![](https://img.haomeiwen.com/i18187264/98e732527128f785.png)
习战射
《春秋感精符》有记:“季秋霜始降,鹰隼击,王者顺天行诛,以成肃杀之威。”
古人为了顺应秋天的严峻肃杀,都在这个月操练战阵,进行围猎。
自从汉代以来,就在季秋之月讲习武事,操演比试射技,以进行赏罚,已沿袭成为惯例。
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中还将其列为农家九月中的事宜--“缮五兵,习战射,以备寒冻穷厄之寇”。
![](https://img.haomeiwen.com/i18187264/c2fed892ef0b7d22.png)
霜降嫁娶
《夏小正》曰:“二月,冠子嫁女娶妻之时。”在周朝的制度当中,仲春之月,男女以成婚礼,即“仲春阴阳交,以成婚礼,顺天时也”。
此外,霜降以后在古代也是一个嫁姑娘的好时节。
其中的原理,跟阴气旺盛有关,女性属阴,所以“阴盛宜嫁也”,这样才能给男方带来多子多孙的结果。
明朝柯尚迁《周礼全经释原》:“仲春建卯之月,阴阳交会,行婚礼顺天时也。奔,谓先时未具六礼,过此则失时也,故亦许其成婚。”仲春阴阳交会之时成婚礼,顺应天时。《白虎通》曰:“嫁娶以春者何?春天地交通,万物始生,阴阳交接之时也。诗云:‘士如归妻,迨冰未泮。’”
《通典·礼十九》:“议曰:按郑玄嫁娶必以仲春之月。(玄之所据周官媒氏‘仲春之月,令会男女’。)王肃以为秋冬嫁娶之时也,仲春期尽之时矣。(肃据《诗》云‘三星在天’。三星谓参,十月见东方时,可以嫁娶矣。肃言三时务业,因向休息而合婚姻。)孙卿云:‘霜降迎女,冰泮杀止。’(且霜降而妇功成,于时迎女。
董仲舒书曰:‘圣人以男女当天地之阴阳。天之道,向秋冬而阴气来,向春夏而阴气去。是故古之人霜降而迎女,冰泮而杀止,与阴俱近,与阳俱远。《诗》云:‘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也。’将音七羊反。)《孔子家语》云:‘群生闭藏于阴而育之始,故圣人因时以合偶男女。穷天数,霜降而妇功成,嫁娶者行焉。冰泮而农桑起,婚礼杀于此焉。’又云:‘冬合男女,春班爵位,皆谓顺也。’”
![](https://img.haomeiwen.com/i18187264/60a53c04ef3cdc9e.jpg)
赏菊
霜降时节,正是秋菊盛开的时候,我国很多地方在这时要举行菊花会,赏菊饮酒,以示对菊花的崇敬和爱戴。尤其是南方地区气候温和,霜降期间,田畴青葱,橙黄桔绿,秋菊竞放。
自从陶渊明写下”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菊就有了淡雅隐士之风,也有了气节孤傲之骨,成了文人之爱。元稹更是写道“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除了风骨,菊花之美让李商隐写下“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 ,苏轼写下“轻肌弱骨散幽葩,更将金蕊泛流霞”。
![](https://img.haomeiwen.com/i18187264/deadc4932be0581b.png)
霜降时节,正是菊花盛开之际。此时,民间会举行菊花会。以表达对菊花的喜爱和崇敬。有一种小范围的菊花会,是富贵人举办的,不必出家门的。在霜降前就采集百盆名品菊花,放置广厦中,前轩后轻,也搭菊花塔。菊花塔前放上好酒好菜,先是家人按长幼秩序,鞠躬作揖拜菊花神,然后喝酒赏菊,赋诗泼墨。而北京文人多在天宁寺、陶然亭、龙爪槐等处举行菊花会。
![](https://img.haomeiwen.com/i18187264/d869fdaf6051df31.jpeg)
登高
霜降时节有登高远眺的习俗。登高既可使肺的功能得到舒畅,同时登至高处极目远眺,心旷神怡,可舒缓心情。天高云淡,枫叶尽染,登高远眺,赏心悦目。
![](https://img.haomeiwen.com/i18187264/99b060448434790a.jpeg)
赏红叶
“霜叶红于二月花”。霜降过后,枫树、黄栌树等树木在秋霜的抚慰下,开始漫山遍野地变成红黄色,如火似锦,非常壮观。大家一般都外出登山、欣赏美景。
![](https://img.haomeiwen.com/i18187264/dc3f7f8159e0c5bc.png)
吃柿子
“霜降吃灯柿,不会流鼻涕。”民间认为霜降吃柿子,冬天就不会感冒流涕。还有些地方的说法是:霜降这天要吃杮子,不然整个冬天嘴唇都会裂开。事实上,由于柿子都是在霜降前后完全成熟,皮薄、肉多、味美,深受广大人民的喜爱,因而就形成霜降时节吃柿子的习俗。
柿子有什么功效呢?柿子不但具有涩肠、润肺、止血、和胃,还可以补虚、解酒、止咳、利肠,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被誉为“最甜的金果子”。而且霜降节气之后,被霜打过的柿子更美味。
霜降吃柿子的传说:
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小时候家中贫寒,经常四处讨饭。有一年霜降节,饿得两眼发黑,四肢无力的朱元璋走到一个小村庄时,发现村边长着一棵柿子树,上面结满了红彤彤的柿子。朱元璋一见,兴奋极了,于是,使出浑身力气爬到树上,吃了一顿柿子大餐,这才得以从阎王爷那里捡回了一条小命。而且一整个冬天没有流鼻涕,也没有裂嘴唇。
后来,朱元璋当了皇帝,再次路过这个小村庄时,发现那棵柿子树还在,上面依然挂满了红彤彤的柿子。面对此情此景,朱元璋思绪万千,正是这棵柿子树才使自己免于成为饿殍。他仰望着这棵柿子树,缓缓脱下自己的红色战袍,又亲自爬了上去,郑重其事地把战袍披在柿子树上,并封它为“凌霜侯”,这才依依不舍地离去。
据说这个故事在民间流传开来后,就逐渐形成了霜降吃柿子的习俗。
![](https://img.haomeiwen.com/i18187264/6d45362cfb6c8a37.png)
吃白萝卜
在山东地区,有句农谚是“处暑高粱,白露谷,霜降到了拔萝卜”,“秋后萝卜赛人参。”所以山东人霜降期间喜食萝卜。在菜肴比较丰盛的情况下,可以做一个白菜萝卜汤,不但味道鲜美,还可以加速消化,养胃暖身。
![](https://img.haomeiwen.com/i18187264/0d1438be5db53d47.jpeg)
四、霜降诗词
人们喜欢用露水来表示秋色的深浅。刚入秋不久,草叶上的露水晶莹剔透,惹人怜爱,“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这时候的秋天,名为“白露”,透着年轻人诗意的缠绵。秋意渐浓,寒气加重,进入“寒露”,露水触手冰凉。此时的秋天,在落拓的诗人看来,一如人到中年:“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再往后半个月,是“霜降”。“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大地如老人的两鬓,一片斑白——秋天的露水,竟形象地概括了人的一生。连曹操也发出这样的感慨:“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然而“霜降”,又是一年当中最美的时节。漫步于山野当中,抬起头来,层层叠叠的山林,显出不同层次的色彩。经过风霜后的林木,是那样的庄重、深沉和含蓄,甚至每一片树叶,都变得成熟而优雅。“霜叶红于二月花”,那种红,直往心里去,像火一样。
![](https://img.haomeiwen.com/i18187264/b229f2adf712ca01.png)
驿内侵斜月,溪桥度晚霜。
——宋吕本中《南歌子 驿路侵斜月》
枯草霜花白,寒窗月新影。
——宋·陆游《霜月》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
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
——宋•柳永《八声甘州》
![](https://img.haomeiwen.com/i18187264/0a80e452569434e0.png)
霜降碧天静,秋事促西风。
——宋·叶梦得《水调歌头》
秋渐老、蛩声正苦,
夜将阑,灯花旋落。
——北宋·柳永
![](https://img.haomeiwen.com/i18187264/b95c18d9680e2468.png)
和陈述古拒霜花
宋·苏轼
千林扫作一番黄,只有芙蓉独自芳。
唤作拒霜应未称,细思却是最宜霜。
![](https://img.haomeiwen.com/i18187264/43987b894f5e3734.jpeg)
山行
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https://img.haomeiwen.com/i18187264/870e3a79fb9f6b9d.png)
西厢记
元·王实甫
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
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https://img.haomeiwen.com/i18187264/ba575859646515fd.jpeg)
霜降鸿声切,秋深客思迷。
——唐·刘长卿
浪淘沙·秋感
明·刘基
江上晚来风,烟蔼濛濛,白蘋吹尽到丹枫。
流水落霞衰草外,离恨无穷。
极目楚云东,愁见归鸿,拒霜相倚夕阳中。
露重月寒芳意歇,知为谁红。
![](https://img.haomeiwen.com/i18187264/ebc106911a4bc9ea.png)
五、霜降养生
霜降节气时在饮食上宜进补。民间有谚语说:“补冬不如补霜降”,强调霜降进补的重要性。中医养生学提出“四季五补”:
春要升补、夏要清补、长夏要淡补、秋要平补、冬要温补。
《素问·脏气法时论》曰:“肺主秋……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补之,辛泻之。”可见酸味收敛肺气,辛味发散泻肺,秋季宜收不宜散。因此,应少吃一些辛辣的食物,如姜、葱、蒜、辣椒等,特别是辛辣火锅、烧烤食物要少吃,以防“上火”;多吃苹果、石榴、葡萄、芒果、杨桃、袖子、柠檬、山楂等。此外,霜降时还适合吃柿子、栗子、萝卜、梨、洋葱等。
![](https://img.haomeiwen.com/i18187264/3f2f3434047ac8cc.jpg)
霜降时节,养生保健尤为重要,民间有谚语“一年补透透,不如补霜降”,意思就是一年的节气全部都补,效果不如在霜降补得好,足见这个节气对人们的重要性。
霜降的物相与质象变化,以冷与寒的加剧为显著特征,而火之热的内隐是其中的关键,因而此时的养生应当注意保暖。要做到早睡早起,等太阳升起才开始运动。
霜降时天气逐渐变冷,露水凝结成霜。每天早晚温差加大,人们除了要适时添加衣服之外,还应格外重视腰腿部位的保暖;寒邪和燥邪易致咳喘、痹证等病发作或加重,宜加强防范;在饮食上宜进补,多吃柿子、栗子、萝卜、梨、洋葱等食物。
霜降时节的养生要点是什么?霜降之时乃深秋之季,在五行中属金,道医讲“风、寒、暑、温、燥、火”六大邪气,集中表现在秋季的有燥、风、寒。最典型的秋燥,人容易头晕上火,咽干口燥。比如鼻干症状,就是由于秋冬环境干燥,人体虚热引起。“鼻为肺之窍”,秋天容易肺阴不足,应注重养肺。
在霜降至立冬半个月,人易出现腹胀、不思饮食、失眠、感冒、低烧、喉咙痛、牙痛、皮肤诸证、心脏不适、咳、胸憋闷等多种证状。这些皆是气候反常引起的不良反应,可以通过顺应时令的饮食、睡眠得以缓解,甚至纠正。
元代医家忽思慧在《饮膳正要》中说:秋气燥,宜食麻润其燥。时入霜降,脾脏功能处于旺盛时期。有的人因脾胃功能过于旺盛,易生胃病。宜平补,多吃梨、苹果、白果、洋葱,少吃冷食物和刺激性食物,同时要注意胃的保暖。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