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容我“任性地”用讲故事的方法,总结一下周志健老师《故事的疗愈力量》第一章中的生命故事吧。)
我啊,活成了个任性的孩子
我坐在清澈的泸沽湖边,觉得自己化到这水里了,微风拂来时,我随水波轻荡,无欲无求,轻松自在。
我忘了自己在哪里了,也忘了自己从哪里来的,要到哪里去。我只在当下,身体和灵魂都轻飘飘的。
突然有“卡啦卡啦”石子被踩动的声音,我寻声音看去,一个小男孩向我走来。六七岁的样子,剪的是小锅盖儿头。其实应该叫小锅儿头才准确,黑油油的头发,整齐的头帘,真像个倒扣的干净的小锅儿,一双黑亮的眼睛,不怕人,就那么肆意地看着他感兴趣的一切。
这会儿,看来他对我感兴趣。我看着他,他也用亮晶晶的眼睛看着我,我不做声,他也不做声。
他没有因为我这个陌生人盯着他看,而不好意思或掉头回去。小脚很坚定的继续向我走来。
远处有个女人远远地喊:“儿子,不要离水太近,回来。”
小男孩回头看了看,喊了一声:“我要看看水。”继续向我这里走来。
走到我身边,小男孩学我刚才的样子,往湖里看。看了一会儿,他扭头问我:“你看什么呢?”
声音清脆,他说的是普通话。
“我在看水。”
“水里有鱼?”
“应该有吧。”
“你没看到鱼?”
“我没看到。”我不禁笑了。对于这个小男孩儿,我应该是个奇怪的大人吧,看半天,什么都没看到。
小男孩儿低头捡了一块小石子,扬手扔进湖里,石子落进水里,荡起一圈圈快乐的涟漪。
“好玩儿吧?”我问他,也学他扔了一块。
我的石子荡起的涟漪和他的接在了一起,很快,水面又恢复了平静。
“我很淘气,不听话。”小男孩儿看着我说,语气很平静,脸上也没有表情,像跟说:“我很好看”一样自然。
“男孩子小时候都有点淘气,没什么。我小时候也淘气,很任性。”说到这里我又笑了。
我何止是小时候淘气,现在还不是一样的“淘气”、“任性”。
“我们男孩子小时候都这样对吧?”小男孩儿问我。
我看着他的眼睛,肯定地回答:“对,都这样。”
“长大了就不淘气了?”
“想淘还可以淘,淘气有时候挺好玩儿的,对吧?”我反问他。
他笑了,翘着嘴角,脸上现出两个小酒窝,眼睛被湖水映的更亮了,有个光点。
远处那个女人边这边走,边喊:“回来,儿子。”
男孩子又低头捡块石子,扔进湖水里,扭头就走了,走着走着就跑起来,边跑边喊:“妈妈,水里什么都没有”。
看着他跃动的小背影,微笑在我脸上停留了很久。
多么美好、任性的生命啊。
我这半生,如果要用一个词来形容的话,应该就是“任性”这两个字。
在生命里的转弯口,我都做了跟别人“不一样”的选择,当然这里面除了任性,还有别的。但任性是我走到现在的动力。
小学时,家里贫穷,父母为养家糊口天天工作,顾不上管我的学习。虽然送我去上学,但连制服、文具都没有钱买,写作业也只能借同学的笔,贫穷让我自卑,我在学校完全是受罪,我不想去,自然也就任性地不好好学习了。
到了初中,有一个叫陈明雄的数学老师,有一次对全班同学说:“只要努力,都会有进步的,就像周志建一样,他这次考了一百分。”说完,老师看着我,好多同学也看我。
我第一次被人“看见”,虽然不好意思,但觉得自己与之前不一样了,像头顶有个光圈一样。
我任性地念书,定闹钟每天四点起床学习,家里人都辛苦了一天,睡得正香,常被我的闹钟吵醒,母亲骂我:“这么早起来,你要吵死人啊!”
我不是个听话的孩子,我不在乎母亲的责骂,依然任性的早起学习。
在上高中还是上中专的事情上,我自己选了中专,我想:“要有了一技之长,就可以赚钱了。”
念了一个月我后悔了,打电话给父亲:“我不念了,我想休学。”父亲听了,只说了一句:“那你回来吧。”
原来父亲和我一样任性啊。
我重新去读了高中,高中生活压力很大,但我比别人快乐很多,因为这是我自己选择的路。
高二时我将理科换成文科,大学时因喜欢海去念了海洋大学。
在读研究生之前,参加了心理咨询的社会活动,找到让自己感觉像消失了,像自由飞翔的鸟,像身体里有电流通过一样的,命中注定要做的事情—心理咨询。
研究生时代,我几乎没上本专业海洋法的课程,所有的热情和精力都放在心理咨询的学习上。
研究生毕业后,任性而又必然地选择了做教育辅导有关的工作。这个工作做了五年后,身体里那个叫“任性”的东西又蠢蠢欲动。
辞职,离开了别人眼中收入高又安稳的好工作,去学习“什么都不做也能够安心”的课程。找到自己真正活着在“过日子”而不是“被日子过”的状态。
在“过日子”的时候,我又问了自己一个问题:“今年的我与去年的我将会有什么不同?”
想来想去,我想我该去进修了。如果这一辈子以心理咨询为事业,以我目前的能力与专业是不够的,我决定再去读心理咨询专业的研究生。
再次当学生,我的“任性”让我遇到“叙事治疗”这样后现代人文取向的心理治疗方法。我任性的寻找资料研读,任性的与教授讨论,课堂上任性的分享。
进入师大博士班后,新学分制对我成了捆绑,我任性地跟体制抗争,写报告,号召同学一起签名,但抗争无果。我问自己:“你的人生,不是为了博士学位而活,你得为自己而活。”
那一年(2002年),我告别了师大,投向辅大。
后来呢?
后来还是很长的故事,而我在湖边坐的够久了,需要起来走走。
我刚走了几十步,看见旁边一位老兄翘二郎腿悠闲地在泡茶,我想“这是个会享受的活神仙”呀,他看我看他,冲我喊:“过来喝茶啊。”
走,我们一起去喝一杯他的茶,先听听他“任性”的人生故事吧。
我的故事,下次再说你听。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