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的朋友》第七章第二节,讲的是“方法”。举了几个人学英语的例子,都是老一辈的人了,有老师的父亲,“逆向法英语”钟道隆教授,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还有李阳疯狂英语。令人很有感触的是,这几个人的方法并不相同,甚至完全相左,但是他们最终都很成功,这是为什么呢?
这几个人中,我接触的最深的就是李阳了,大约从初中开始,我就开始学习“李阳疯狂英语”,直到高中快要毕业,可能有四到五年的时间吧。这期间我也变成了一个有点“疯狂”的人,跟着磁带反复朗读,听着李阳和Jim的发音练习听力,疯狂地练习,做题,并且每天都在做,即使有时候很少,但是这几年还是坚持了下来。疯狂英语的书不大,可以放在口袋里,携带方便,随时都可以拿出来读。而李阳的疯狂,始于对自己的“狠”,他为了练舌头,不论冬夏,每天坚持,期间经历的辛苦自不必说,不然那一口漂亮的英语你以为是怎么来的。“疯狂”的本质其实是一种坚持的精神,李阳以身作则,用自己的事例来感染他的跟随者们,这种精神是面对困难的不低头,大量的重复练习,最终可以形成“本能反应”。我个人并没有那么疯狂,这是性格问题,因为在我看来,有些人学习并模仿“李阳”,只是单纯地模仿,甚或是炫耀。
我的初中有个同学为了模仿李阳,把自己的发音“改造”成了一个成年男人,充满磁性的发音,只为了形似而已,但是那么发音很累的,对嗓子损耗很大,于是他也坚持不了多久,虽然有时候大家确实会被他惊艳一下。另一个是高中同学,此人性格极其外向,完完全全地贯彻了“疯狂英语”的所有健身,不怕丢脸,在寝室,路上,教室,走道等地方,”废寝忘食“地疯狂朗读,甚至有一次李阳来我们学校做演讲,他还上台和他互动了一下,完全没有任何压力,收放自如。课最终这两位呢,英语成绩也一直不怎么样。现在反过来想,也许别人给你的方法真的就是别人的而已,你若不结合自身的情况单纯模仿,其结果很可能就是没效果。
我的英语成绩一直不错,甚至到了高考的时候英语成绩是全班最高139分。当时那些所谓的平时英语好的同学都说:啊呀,这次题比较简单,就适合那些水平中等偏上的同学,我是适合做难题的。噗嗤,现在想想,这些人骗自己骗得理所当然啊。我能考到高分,并不是因为会做偏难怪题,而是因为我长期的训练,我每天都在坚持练习英语,听力,单选,背单词,这些我每天都在练习,很多东西都已经内化,看着题目就知道了选项,这是一种本能反应了。也正因为在英语上对自己够狠,我才可以毫无疑问地获得高分,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了,其实简言之,就是我有了自己的一套方法。
那回到这篇文章本身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出:方法固然重要,但比起“用功”来说,方法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所有学习上的成功,都只依靠两件事——策略和坚持,而坚持本身就是最重要的策略。坚持,其实就是重复;而重复,说到底就是时间的投入,准确地说,是大量时间的投入。最终要的是,与其花时间找“所谓的方法”,不如看好一个方法,就先行动起来,这样边实践边改进,反而是更好的方法论。
结合自身的一些经验,我觉得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内(可能有几个月吧),我好像忘记了这一重要的方法论,虽然这个道理在去年就已知道,但是运用起来还是不容易啊。尤其是本来一个道理就是听来的,自己不会,偶尔使用,发现用得不顺手,久而久之,又回到了以前的习惯模式,然后很多事就还是在以前的循环之中。要不是今天看到这篇文章,我可能又忘了,但是恰好看到了,正好可以给最近的一些纠结和疑惑一点启发。
我最近又陷入了一些怪圈,比如做某件事时,想的太多了,还没开始做呢,就各种在那想怎么做,做完会变成什么样,然后联想到好的结果(如果是坏的结果,直接就没什么动力了),开始yy。我仿佛失去了那种踏踏实实做一件事情的能力。自己关注到的那些牛人依然很牛,也依然在鼓励着大家,而我好像只是在不停地立下豪言壮语,然后yy成功后的画面,给自己的精神注射各种安慰剂。
抛开那些无法控制的情绪消耗,也许我给了他们太多的心理空间,我需要去除那些挂衣服的钩子,让那些情绪无法在我这留存。回到我自己要做的事情上,我说要给自己三年的时间变得很厉害,具体的事务也规划安排好了,然后我会时不时地想象自己到时候会怎样,会多么地NB,然后大脑就一次次地爽,却刻意得忽略了我要处理的困难。
所有的计划都会变化,而所有认真踏实做事的人,其过程都不可能很轻松,更不可能充满了成就感。更多的情况是,开始做的时候特别困难,然后会发现越来越多的想象不到的困难,欠缺的方面太多,还要防止自己跑偏了,目标始终要清晰,自我鼓励,抱团取暖,坚持不懈,然后仍旧是备受打击,多数时候发现自己技不如人,确实就是个sb,感叹下命运后还能奋发图强,奋起直追的人,会继续向前迈进。
只要上路了,就只顾风雨兼程,也许我现在更能理解这句话了,道理真的很简单,但就像很多的失败本身也是很简单的一样,看得到不等于做得到,我们大多数人始终迈不过去自己这一关。
有段时间我觉得一句话特别豪爽,充满正能量:要对自己狠一点。这个论点的论据是大量辛苦工作的人,没日没夜,加班加点,不吃不喝不睡觉,身心备受摧残,最后坚持到成功的那一刻,然后得出了要对自己狠一点的结论。当时觉得就是应该这样啊,年轻的时候不拼,难道要等到老了吗?然而事实证明,我并不是那种可以靠热情驱动去做事的人,我会权衡策略及结果,会调整。这句话对我来说只是一句口号而已,并没有在我身上起到太多的作用,我还是不废寝,不忘食,该干嘛干嘛。但是呢,这样的循环之后发现,步伐乱了,效果还差得远,于是来这里写文章感叹。
吉他技术没提升,去健身房的计划几乎快要泡汤了,甚至连一周一篇文章都断了一周了,更别说其他的事情了。时间安排得太慢,让人窒息,太松,又会懈怠,看来又需要调整了。
最终还是落实到那句话,方法不重要,行动起来最重要。比如健身,不要找什么借口,什么晚上太累,周末带娃没时间,什么心情不好想吃点垃圾食品,你自己又不是小孩子了,找些借口骗自己干嘛。
别人取得的成绩,其背后所付出的努力是不可能被忽略的,不论这些努力汗水化为伤痕还是内心的脆弱,其所对应的成绩总是耀眼的。
一切不过是选择与交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