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4日,星期五,应那个谁的盛情邀请,去吴江宾馆“品鉴”。
注意,我没说“吃饭”。这个吃饭和品鉴,是有本质上的区别的,并且,区别还真的不是一点点。
我可以肯定地说,为了这顿饭,小伙伴们是从三天前就开始准备了。准备啥?这次不是准备着做头发,选衣裳,大打扮。是减饮食,清肠胃,为这顿盛宴腾地方。
当天的午饭,起码有3个以上的人是直接省略不吃。比如我。
我聪明,不响。
小红老实,坐下就讲:为了留出空档好好吃这顿夜饭,我午饭都没吃。下午出去采访,坐在车里感觉一阵阵头晕,还以为是晕车。后来一想,应该是低血糖。
大家都笑,说你也太狠了,可以少吃点,怎么能不吃,饿晕了晚上不能吃的!
也还好啊,撑过这阵就好了。
好吧,撑到五点半,你就胜利了!中午的份额省到晚上一起用,这是计划经济时代逢年过节的老传统,大家都懂的。

饭前先喝汤,每人一盅莼芽鸽蛋海参汤。汤色碧清,莼菜只取一个尖尖的嫩芽,海参软糯,鸽蛋清甜。一朵小巧的羊肚菌,肚里还酿了虾糕。这一盅汤入胃,沉睡了一个下午的五脏六腑都被唤醒了。
小红的“晕车”事故,就是配合着这盅汤讲起的,有着出奇好的佐餐效果。别说小红,我们这些听众,统统因为这个故事的烘托,感觉这盅汤的味道,好到飞起。
因为莼菜太嫩,一般人都不认识,讲了是莼菜,还是怀疑。因为平常我们见到的莼菜不长这样啊!
我讲,平时我们吃到的莼菜,都像铜钱草。这个莼菜呢,好比碧螺春。所以说,这个品鉴和吃饭,讲起来都是吃饭,莼芽和莼菜也都是莼菜,其实完全不是一个频道么!
大家都笑,说这个比喻有趣。
汤一吃,唤醒了肠胃,后果很直接,不是饱,是更饿。
好在汤碗撤走,上来的就是一碟子肉和饭。浅浅一撮香青菜炒饭,配一小块红烧牛肉。牛肉绯红,菜饭青翠,分量小巧,好比过家家。
还是饿惨了的习气,三口吃完又觉不过瘾,有人说:这个菜饭我要吃一碗!
旁边的人不动声色回答:先吃别的,吃完了如果还放不下这碗菜饭,再补一碗。
果然,高手在民间。吃完最后问伊:菜饭啊吃了?
只剩蜜蜜的笑,不响。

因为是年下的聚餐,照规矩要上酱蹄髈,这是我们江南人的待客之道。寓意“提一提”。还是老规矩,酱蹄髈上桌,先放在桌上转一圈,再撤下去分割。
就这转一圈的功夫,闻到阵阵肉香飘过,我讲,这只酱蹄髈腌得好的!
好在哪里?
内行看门道。酱蹄髈家家都有,做得好的还真不多。要么太咸,要么发臭,这个度很难把握。商家为了确保不坏,都会腌得死咸,肉香就没有了。所以,又要有肉香,还要不很咸,两难啊!
小明补刀:中午在某饭店吃饭,上的一道酱蹄髈,我叫他们撤下去换过的。
为啥要换?
那只酱蹄髈不完整,缺了一把“骨刀”。酱蹄髈照规矩要有两根骨头,一根大骨,一根小骨。这根小骨因为像一把小刀,称为“骨刀”。上桌以后,拎出来正好用来切蹄髈。好比吃螃蟹的季节,掰开大钳拼蝴蝶。这个,都是餐桌上的乐趣,也是文化。尤其有外地客人在,现场演示,效果很好。
一个鱼尾巴,做成一朵花。
青鱼尾巴,我们叫“划水”,也有写作“甩水”。谐音上来说,“划水”比较接近。
鲢鱼头,青鱼尾。吃货都知道,这是最精华的部分。鱼尾巴上的肉是“活肉”,吃口软嫩而富含胶质。
一桌好小菜,只只有惊喜。每一只都尽力尝到。每一份都保证吃完,却是不可能实现的伟大目标。
喜欢菜饭的那个,阿要再来一碗了?
不吃午饭的那个,你是明智的。挺过黎明前的黑暗,果然迎来了最后的胜利。
服务员,帮忙打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