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重阳

作者: 一为迁客 | 来源:发表于2019-10-07 16:46 被阅读0次

说实在,自打记事起,涉及祭祖的传统节日,印象深的似乎只有大年三十和清明了。那时,每到这两个节日,家里总要提前安排,到时能去的都要去,带上烧纸、烟酒等祭祀用品,表达对已逝老人的祭奠。成家另过的兄弟姊妹们,一般都有独自的祭品。或许是以前的日子过得都比较艰苦,通常的祭品往往是各式菜品和烧纸,寓意让仙逝的老人在地下不缺用度和吃好。像现在鲜花之类的很少。

至于重阳节祭祖,也只是这几年到过广东才知道的。以前基本没人提过,即便到现在,重阳祭祖也是广东那边的习俗,甘肃这边也没有这个习俗。每逢节日家人都要聚餐的情况,在重阳节似乎比较少,偶尔也有年青的儿女提议聚餐的时候,那也是这几年才有的,以前没听过。

最早认识重阳节,应当是从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开始的,诗中写到: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读诗时,算是认真了解了重阳节的来历:所谓重阳,《易经》认为“九”是阳数,农历九月初九,两个九相重,故曰“重阳”,所以,“重阳”也叫“重九”。

而在古代民间,重阳节这天,一般民众都要登高祈福、秋游赏菊、佩插茱萸、祭神拜祖及饮宴求寿,传到现在,增加了感恩敬老的内容。

现在的重阳节,主要还是登高赏秋和感恩敬老是节日的两大主题。

对于重阳节的重视程度,地域不同,重视程度也不一样。我国的上海、江苏、福建、广东、浙江沿海一带特别重视重阳节,每到节日,社会都有专门的活动。例如上海的豫园的菊花会、广东放纸鸢、福建的“风槎”等。而西北特别是甘肃,重阳节也只是说说,没有特别的仪式,大多的人说起过重阳节,也只是从网上或者别的地方听来的过节内容,于自己从根上好像也没留下记忆深刻的内容,到现在让说个一二似乎也说不上特别的仪式内容,从众罢了。

不过,人们现在提到重阳节,一般都知道这是祭祖、敬老、孝道、感恩的节日。祭祖我们这里不怎么提也罢,明白后三样也算不错。稍加时日,人们在过这个传统节日的时候,必然明白其蕴含的传统、内涵和价值,必然为人所真正认知并深深铭记。

相关文章

  • 重阳忆

    清风古桥 一袭白衣 遥望不可及的远方 似沉思 似惆怅 转过身 透过指缝 看着远处 模糊又清楚的行人 皆行色匆匆 穿...

  • 重阳忆

    忆当年,领袖城头挥巨手,华夏山河水倒流,笔墨作刀枪,农工挥拳头,焚书坑儒批祖宗,群魔乱舞,粗人数风流。 看今朝,当...

  • 重阳忆

    九九又重阳 又见菊芬芳 谁解黄花瘦 往事空嗟中

  • 忆重阳

    一年一度的“九月九”,同样的节日,不同的心情,“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说句实话“重阳节”在我的记...

  • 重阳忆

    窗外阵阵锣鼓敲,只听戏声不识文。 嘈杂之音不曾停,入耳令人忆往昔。 遥想当年太公在,最喜闲暇听戏文。 太公喜孙多宠...

  • 忆重阳

    重阳节到了,听人说,九九重阳,登高望远,老人长命百岁,驱邪避灾。管他迷信不迷信,只要老人健康,我也做一回有神论者。...

  • 忆重阳

    秋高气爽艳高阳,天公却此断人肠。 先祖已作蓬莱客 ,此生最恨是重阳。 戎马多载归故乡,乡人皆言厚德望。 怨叹人间事...

  • 重阳·忆

    爸爸穿了十年送给了我,一晃我也穿了十年,每个爸爸都喜欢看到儿子穿着自己曾经穿过的衣服,这就是传承吧。 爸爸已是古稀...

  • 忆重阳

    日日楼中望兰舟, 天幕垂帘恨疏狂。 守得莲开惜旧香, 采罢江边见夕阳。 花不语,水空流, 岁岁解酒为花愁。 荷花淡...

  • 忆重阳

    你曾高谈阔论,童稚围堂。 后来齿牙动摇,自述凄凉。 你曾满腹纸墨,费尽思量。 后来心思空荡,牵挂填满。 你曾儿孙盈...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忆重阳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hpmp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