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2018-06-05 我的祖先及中华民族融合

2018-06-05 我的祖先及中华民族融合

作者: 支点江山 | 来源:发表于2018-06-05 09:57 被阅读36次

    01

          我一直觉得我的祖先并不是汉人,这种怀疑来自我的家谱。

           在家谱中记载,我的祖先是明朝初年,随着燕王朱棣,从江苏昆山来到北方。因为立有军功,被分封到河北河间。这个大家族在历经了两百多年兴盛之后,在明朝末年四散分居各地。我的先祖是兄弟中一个名叫舜的,从河间迁徙到了献县,传到我们这一代是第十三代。

           这个支姓,来源很复杂。最早的记载是春秋时期,有一个叫支离益的人,学会了屠龙之术。但是他无龙可屠。

           到了汉武帝时期,有一个民族,曾经生活在祁连山山脉,叫做大月氏(读作大肉支),他们与蒙古草原上的匈奴族是死对头。双方刀兵相见,互有胜负,但是总体来讲大肉汁,处于弱势。大肉食的国王被匈奴人俘获杀害,用他的头骨做了溺器。汉武帝有一个想法,就是联络大月氏共同对付匈奴人。但此时大月氏人已经西去,不知走到哪里。汉武帝就征招张骞出使西域。寻找大月氏。这就是历史有名的张骞出使西域的故事,人所共知。大月氏最终是被找到了,但是呢,他们已经在数千里之外有了新的定居点,不愿意再回到故居和匈奴征战。但是这个民族并没有完全走掉,还有一些留存在汉朝的遗民,被称为月氏人。后来也就姓支了。这应该是支姓的最广泛的一个来源。

            但是我的远祖很可能不属于这一支。宋元时期,大量的波斯和印度一带的人从海上来到中国,居住在东部沿海地区。他们很多人在汉化以后就姓支。所以我怀疑,我的祖先大概在八百到一千年前,从印度洋进入太平洋,来到了江苏。又过了不知多久最后定居到了北方河北东南部。

        02

        全国有很多地方都有姓支的人。这个姓氏分布很广,但是总人数不多。每个聚集地人数都不多。因为这个姓氏人少,所以鲜有人知。在现实生活中,你几乎遇不到另外一个姓支的人。

            我现在知道全国有三百多个地方,都有姓支的人聚聚。大家都说不清自己的祖先来自哪里。所以说这个姓氏的人,有点寂寞,有点儿孤单,有点令人费解。在与陌生人打交道介绍自己时,总要费尽周折地介绍自己这个奇特的姓氏。然后听对方说,还有姓支的?没见过。但是现在在网络上,姓支的人可以相互寻找和联系,才觉得原来我们人也不少,并不孤单。

            在宋朝人编的百家姓里,支姓,在排序上还是比较靠前的。我印象里是第一百四十七位,“虞万支柯”这四个姓连接在一起。百家姓是南宋时期编写的,他的姓氏采样也主要在东南一带。当时东南一带支姓的人应该比较集中。即便是现在,浙江、江苏一带这个姓氏也比较集中。

            我想来自于这里的支姓人。其祖先大概就是漂洋过海而来,并不是本地固有或者南迁而来的汉人。当然,即便是南亚或中亚过来的移民,几代之后就基本汉化了,没有了原来的文化和习俗,与大家一样成为汉族人口。

        03

            在中国姓氏是个很复杂的问题,有很多姓氏更加复杂,更加少见,来源也更说不清楚,这是我们民族融合的结果。原先不知道有多少个民族。现在融合成一个大汉族。十几亿人口,汉族占主导的一个大国,生活习惯,语言风俗。宗族宗教等方面日益趋同,这是一个好现象。我们的民族内部,是一个整体,是一个板块儿。历史上的分裂,只是政权的分裂,而不是民族的分裂。即便是历史上的外族入侵,契丹人、金人、蒙古人、满清人都不能使我们的民族分裂。相反,我们巨大的民族包容性。和文化影响力消亡了外族入侵的民族。在今天,整个中华民族并不会因为种族问题和宗教问题发生内部分化。汉族的主体地位无比牢固,这是我们这个民族和国家强盛的根基之一。

            对于我们这个姓氏,确切确切讲是对于我们这个家族的来源的探究,是我很个人的私人化的问题。但是如果放在整个汉民族和中华民族的这个大背景中,还是有很积极的意义。我想像我这样对自己的祖先的来源进行探究的人,还有很多,也会和我得出大同小异的结论。

            总之,大家认同的是整个民族。这样我们的民族就不会被分化的支离破碎,我们永远是一个利益共同体。休戚与共,共同奋斗。

        04

            中国是一个很注重家族文化的国度。在我们的历史中,从黄帝开始,每代人的族系都很分明。即便是大家都不熟悉的夏朝,其历代君王的名称,也记录在案,商朝周朝也是如此。甚至我见过一本书上记载姜子牙的家谱,从周朝至今,仔细分明。当然学界和民俗学家对这样的族谱的真伪有异议。但是我们知道孔子家族的家谱,历经两千五百年,丝毫不紊乱。这是无可争议的,也是最具代表性的家族历史。

            在现实中,我见过声称自己是秦叔宝的多少代后人。有人是岳飞多少代后人。不论真假,也无需考证,这就是文化传承和血脉传承的一种现象。我们每个人都很好奇,自己究竟从哪里来?自己的祖先到底从哪里来?自己的家族又经历了怎样的演变?尽管这些东西很多都是一种猜想和推测,但并不是完全没有意义。在中国传统观念观念日渐消亡的今天,回头来看中国古代的宗法制度,是一项非常高明的制度设计。我们每个人都是生活在一个维度中,这个维度有长度,有深度,与时间和空间交叉,我们就可以找到我们所在的这个点。于是,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含义,肩负不同的使命。我们每个生命都是这个伟大民族的独特的延续和。神圣的一部分。神圣感和使命感即来源于斯。

            所有的传承,首先是血脉的传承,其次才是文化的传承。我们流着祖先的血,享受着祖先薪火相传的文化,运用着祖先留下来的语言文字和积累的智慧。这些民族的深深痕迹,在你心里永远抹不掉。探究自己的身世来源,探究自己的家族的身世和来源,即是这个民族发展传承的一部分。我们对自己生活在这个伟大的民族深以为幸。

        05

            尽管我觉得我的祖先,在八百到一千年前并非土生土长的汉民,但这并不妨碍我认同汉族这个伟大的民族。因为我的血脉中流淌着一半母亲的血液,我母亲的家族汉化的要早一些,也许就是正宗的汉民族。据传说,我的外祖父一家是明朝初年从山西洪洞大槐树迁徙到华北平原。我很小的时候,就听外婆讲,我们的小拇指脚趾是分两片儿的,小孩儿刚生下来,后背或者臀部,有一块青紫色胎记。还有就是我们两个门牙铲子型的。我猜想我的外祖父一家的祖先,很可能也不是土著的汉族。因为山西这一带,从汉朝末年开始就基本是北方游牧部落占据。所谓“五胡乱中华”主要也在山西、河北一带。根据现有的资料,有一种说法:最正宗的汉民,其实生活在现在的江浙一带。北方的汉民,基本上都是少数民族融合的结果。我信服这个观点。汉族的主体在历史上不断的南迁,北方的大好河山由北方游牧部落占据,他们与部分汉民相互融合。形成今天北方的汉民族。

    06

             炎帝和黄帝的一场战争,融合了黄河流域最大的两个部落。“炎黄子孙”成为中华民族的雏形。东部的东夷人,可能是最早加入这个集团的外族。这个时候应该在周朝。然后是南越人,就是生活在五岭地区的人。再然后是北方的游牧部落的一部分,比如漠南匈奴。这几大主体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新的生机勃勃的新民族,最终在汉朝几百年大致安定的社会条件下形成。汉族取代了“华夏”这个地域性的称谓,到到隋唐时稳定成熟起来。这是我的个人观点。

            到隋唐以后,契丹人、金人、蒙古人不断的参与其中,融合进来,虽然很多融合是通过战争实现的。现在这个世界上最大的部族屹立在太平洋西海岸、亚洲大陆最东方,我们是中华民族。

            在这块广袤的土地上,尽管有些民族现在还保留着自己的风格,我们还有五十六个少数民族,但我们是一个大家庭里的兄弟姊妹。以汉民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注定要不断的繁荣昌盛,生长成为这个地球上最辉煌灿烂的的一个群体。

        身在其中,不觉荣幸备至。

    07

        我们中华民族的文明史,保守点从如果商朝开始,具体应该有四千年。我们的文化在两千五百年前曾经大放异彩,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历史奇观。我们的文化底蕴、我们民族的特征、我们的民族心理,都是在这一时期雕刻成一个核心。

            但我们与西方和其他地域文化不同的一点是:我们始终没有产生很强盛的宗教。此时古印度已经产生了佛教。在公元前后,也就是两汉之间,西方的基督教文明诞生了。在随后的六百年,中亚的伊斯兰文明诞生了。古文明中最大的特色、整合能力最强的,就是宗教。宗教把很多氏族部落、不同地区的人。用信仰连接到一起。成为一个共同体。

            这个共同体,现在依然存在,而且昌盛繁衍,影响着整个人类文明的进化过程。

            但是我们中国,没有产生这样世界性的宗教。难道我们中国没有产生宗教的社会基础吗?中国历史上没有强有力的宗教,那么我们是凭借什么,凝聚了整个民族?这是因为文化,是我们早期的文明过于强大,宗教只能处于非主导地位。

            全世界各地的人类,依然处于黑暗和蒙昧之中的时候,中华民族一枝独秀。诞生了老子、孔子、墨子、庄子、孙子等一系列伟大的思想家。他们的思想维度,博大精深,几乎包容了社会各个层次和各个方面的精神需求,使得整个社会各个阶层都得到了极大的精神满足。这种以学说来影响现实社会的的做法,让宗教以天神为主宰的学说无法立足。再加之我们顽强的宗法制度让人与人之间产生广泛的联系,我们不需要与神产生过多的联系。

        08

            后来佛教传到中国,经历了漫长的时间。但他的影响力。一定是非主流的。虽然他在民间蔓延,他更多的起的精神寄托的作用,而非信仰。特别是在中国主流的精英知识分子阶层中,信仰的依然是儒学。在非主流的知识分子中,讲的是老子的道家。中国传统意义上的社会结构,就是建立在这两个学派之上,朝野分明。佛家在中国不但非主流,而且多次被打压。当然。有灭佛的皇帝,也有信仰佛教的皇帝。更多的现象是,各个宗教在中国,和平相处,很少因为宗教发生杀戮和战争。中国人甚至没有异教徒的概念,对待宗教如此的宽容。

              比如唐朝。整个贵族阶层以皇帝为首,倡导的是道教。而佛教此时在中国传播兴盛。两者有过矛盾,但总体上都是在发展,相安无事。

            还有一点值得注意。我以为,佛教在中国,最被追崇的时期,是唐朝前面五代时期。

            来自草原的少数民族统治北方,尤其是鲜卑人建立的北魏朝廷,推崇佛教最有力度。现存的云岗石窟、龙门石窟、敦煌石窟,大都是这一时期开凿的。整个汉民族当政的朝代,就没有这样的信仰和创举。因为汉族的文化特征和思想体系很健全牢固。

            特别是社会动荡的时候,佛教得以快速发展。一个完整而有力的大朝廷,佛教就很少得到大力的支持。佛教在中国更像是统治者的一种手段而非信仰。

        就像外国人看中国人一样走进庙宇,只是在有求于神仙的时候。给佛像烧香磕头,还要许诺,如果神明完成自己的心愿,就会回报神明以好处。中国人只是贿赂神明给自己办事情,基本与信仰无关。清朝宫廷里信奉喇嘛教,主要也是为了安抚蒙古草原的王爷们,其实,原本他们是信仰萨满教的。

        09

            到了当代中国,佛教只有零星的理念还在民间有一点点影响力。比如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对佛教的其他理论,中国人已经很陌生了。作为宗教,已经没有生命力。所有的庙宇,成为观光旅游的场所。道教也是如此。伊斯兰教在中国始终是中亚移民们的宗教,不具备向外的扩张力,因为他是在中国汉民族这样一个精神力量强大的民族面前。以基督教为蓝本,产生了很多教派 在中国都有传播。但是中国人对洋教好奇心强于信仰,很少持久信奉。

        中国人骨子里的信仰,特别是知识分子所崇尚的“风骨”,根基依然是儒家思想。忠君爱国平天下,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些信条依然是中国人所信仰的精神内核。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018-06-05 我的祖先及中华民族融合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hqps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