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焦点团队网络中26期坚持分享第888天(20220717)
荒诞作为一种审美形态,是西方现代社会与现代文化的产物,荒诞的本义是不合理与不和谐,它的形式是怪诞、变形,它的内容是荒谬不真。从形式上看,荒诞与喜剧相似,从内容上看,荒诞更接近于悲。荒诞是对人生无意义的虚无的审美感悟。
古希腊,柏拉图的荒诞感来自理式与自由的矛盾,来自于现实生活中爱和诗与他的理想境界的巨大差异。
中世纪的西方社会,荒诞的基本内容是宗教中不恰当的禁欲主义对人性的扭曲和异化
文艺复兴之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确立,劳动异化程度越来越高,引发西方社会对理性的怀疑。
荒诞的实质表现为本质与现象的分裂、动机与结果的背离,最代表性特征就是非理性和异化。
荒诞审美形态产生的过程中,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人的异化,是人变成非人:人不再是全面体现人的本质,人失去自身类的特性,人失去终极关怀的基础。荒诞与自由结合为一体。
荒诞作为一种具有现代化性的哲学、美学范畴,在社会文化背景下形成并得以强化。
荒诞包含人生存在意义的虚无感和无助感。荒诞审美情感的产生,其实是与现代工业社会中理性的现代文明对人性的扭曲联系在一起。荒诞起源于人对生命与生存意义的怀疑与追问。
荒诞源于荒诞派戏剧的现代艺术流派。荒诞感是指主体对荒诞的感受与经历,是人对人与自然和社会的关系,对人的存在与意义的直观和体验。
荒诞的基本特点:荒诞是一种对人生存在的无意义状态的体悟,表现的是荒谬性和无意义;荒诞的审美意象的象征性,表达的是生存在意义的虚无化,存在的虚妄和现实的荒谬。荒诞具有怪诞的表现形式,通过抽象、扭曲等变形手法,表达了一种盲目无从、不知所措的现代社会的人的生存状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