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看到校长写的曾国藩,与我自己写的曾国藩,应该说是有天壤之别。说明我读曾国藩,仅仅算是了解一二。而校长读曾国藩,是找到了核心的东西,并与现代的学习相结合,对我们很有启发。
我现实中不是个能说的人,有时候说话,也是为了表现一下自己还活着。在网上,我说的多了些,提的问题也多了些。当校长说,孔子不喜欢多话的子贡时,我脊背有些发凉。
因为我在群里还是踊跃发言的,我以为,多交流总会弥补自己思想中的陋俗。
但校长文中说道:“在老曾看来呢,过高的道理都近于矫或伪。要想“勤”与“恒”,就从两点做起,“不讥笑人,不晚起”,这么浅显的道理,简直就是业界良心。(敢问你们做到了吗)”
一,不讥笑人。我虽自认为谦虚,但却常有傲慢之气。
二,不晚起,我虽每日规定自己要早起,却总是作息没规律。
我是容易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人,我给自己找了各种理由。每天的心态,总是忽上忽下,变来变去,有些坐不住。
我每天的作业也有拖沓,应付之嫌。我常常立志,但又做不好。
有些东西说出来,果真就不灵了。
“曾国藩之于后人的最大意义是,他以自己的实践证明,一个中人,通过“陶冶变化”,可以成为超人,只要我们也能把自己当成“庸人”,下得了那些笨功夫,可惜的是,世上的聪明人太多,“笨人”太少。”
“所以柴静说曾国藩:这样的心灵里,没有飞跃,没有灵光乍现,立地顿悟,每一步都是困而求之,而勉而行,但坚韧之感,就像一把刀不假思索深深扎入,只没刀柄。这个路径意味着以中人之姿,人人可为。”
所以,我必须放下所谓的捷径,一步步的按照这个思路往下坚持。不问收货,只问耕耘。
这些坚持,虽然让我觉得很难,但同时,它也在让我有所提升,我看很多人都在写热点文,能把热点,娱乐写出境界,那也是雅俗共赏的境界。
为什么王自健消失了,而金星常在。因为王自健所吐槽的东西,太高深,人们终究会无力吐槽。
而金星主要是娱乐,所以才能长久。这是顺应时代的表现。
说到性格,别看我平时嘴贱,却把所有人都得罪光了,在这世界上,活的总不够圆滑,总觉得在人群里格格不入,现在,几乎连家门都不出,不与人交往。
其实,我很怕孤单的,我从初中到高中,就太孤僻,初中时总是五点起床,高中时,又从不敢和男生说话。上了大学,才试着改变自己,直到毕业总觉得自己已经完全变成一个善于沟通的人。
可是性格里的刺还是暴露出来,在七年的历练下,心态趋于平和,也去掉了很多浮躁。
这一次。我觉得可能是我最后的一次机会。无论如何。坚持吧。不管对与错。
囧大昨天也发了一段课程,成长是解决一切问题的金钥匙。
里面讲到了如何打破人生的平衡?
“首先,我们要突破元无知,认知到自己还有很多不知道的东西;
第二,是要制定人生的OKR,打破现有的舒适区;
第三,要建立自我反省和复盘。定了人生OKR,每个月、每个星期,甚至每天做一下复盘,以检验成果和总结问题;
第四,不断在新知过程中找到自己应该拓展的边界。”
也许,以前自我的坚持,未必正确,带着开放的态度,跟书院的前辈学习,毕竟他们才是这一行的前辈,我根本只是一个菜鸟。
现在说自我的追求未免有些早了。
在囧大发的书里,我只需要记住以下几点:
一、世间的万事万物,一旦将自己置于一个孤立的系统,熵增将无法逆转,只有从外界引入“负熵”才能保持生命力;
二、人生遇到的问题和挑战,归根结底都是人性的“熵增”,只有通过保持开放心态和打破平衡来建立负熵系统,才能够与之对抗;
三、终身成长是解决一切问题的金钥匙。
说实话,读了囧大的文和校长的文才知道,我们之间的差距有多大,他们如此优秀,还要如此努力,而我如此不堪,却有幸得名师指导,难道还不虚心把功夫练扎实,既然已经选择了这行,倒不如静下心来,跟着组织坚持下去,毕竟以我个人的力气,恐怕很快也就放弃了。抱住大咖的大腿,岂不更快一些。
看到小班长,还有二黑豆,都那么优秀,我还在这里心思不定,为自己的懒惰找借口,真的是太不应该了。
最近孩子大了,是有些难管。可谁家又不是这样呢?不遇到这样的困难,就会有别的困难。所以,管他白猫黑猫,干就完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