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企业管理与文化
周末在家,你用什么姿势吃瓜?

周末在家,你用什么姿势吃瓜?

作者: 回归宇宙能量 | 来源:发表于2020-12-21 13:57 被阅读0次

    1  周末的大大大瓜

    这个周末,原本憋着劲要把Python捡起来学习的我,在网上找课的时候,被一个超级大瓜给吸引了。

    新浪微博上,一个名叫@花花董花花的网友,突然发了这样一个警告,并艾特了知名网红张大奕。

    经过万能的微博网友侦查起底,“花花董花花”系天猫总裁蒋凡的夫人,“张大奕eve”,是千万级网红博主、2015搜狐时尚盛典年度电商模特候选人、淘宝素颜大赛第1名、中国电商第一网红。

    原配↓

    男主↓

    三(疑似)↓

    广大正义网友顶着被禁言封号的风险,到马云的微博下留言,大概意思就是:你的接班人品行不端婚内出轨,伤害了广大妇女尤其是原配们的感情,这与你们的企业文化不相符,必须给个交代,不管我们就要投靠其他电商平台了。

    2  一个小测试

    企业家的负面新闻并不少见。

    远的有黄光裕、褚时健,近的有贾会计、大强子、李大嘴,再加上这次的蒋凡。

    对待这些因为丑闻而上了“热搜”的企业家名人,你怎么看?

    邀请您动动手指做个小测试:

    其实,新媒体时代使人们生活在一个透明的社会中,传统的居于幕后的企业家们被时代所驱动逐渐走向消费者眼中,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很多企业产品和服务的广告中也会出现企业家的身影。

    根据认知结构迁移理论,公众会将对企业代言名人的看法,转移到对企业品牌的看法上。换句话说,代言人的人设,会被消费者代入到企业形象上。

    从这个角度来讲,当下的企业家形象就是企业形象的基石。另外,在企业内部,由于“上行下效”的效应,企业家对内部员工的价值观和行为有引导作用。

    所以,企业家自身形象的建设至关重要。

    研究发现,与积极的企业形象相比,人们更加关注企业家的负面行为,并以此来作为认知和理解企业形象的依据。

    同时,人们普遍认为:媒体曝光所产生的负面消息,比公司控制发布的正面信息更具可信度和影响力。

    3  吃瓜的三种姿势

    上面小测试中的前三个选项,就代表了人们面对企业家负面行为时的三种评价态度。

    一般来讲,人们在评价名人(企业家)的负面行为时,由于不同个体有不同的处理信息的方式、价值判断,对名人(企业家)负面行为理解标准也不完全相同,所以会产生三种不同的心理推理策略:道德合理化、道德分离化以及道德结合化。

    注意,这种心理过程,并不是毫无偏见的寻找真理的过程,只是人们基于个人价值观,主观能动性的为理想结论寻找、建立原因的过程。

    a.道德合理化:是人们潜意识的心理防御机制,通过心理调节的方式对有争议行为进行辩护和解释,从而能更容易让自己接受这些争议的行为和感知。

    选择道德合理化策略的人,为了对自身过往购买企业产品、支持名人(企业)行为的合理化,维持对有不道德行为名人(企业家)的支持,会降低对其的不良感知,通过原谅不道德行为,减少令自身不愉悦的不适感。

    这是一种寻求心理平衡的过程。

    人们在道德合理化的过程中,会为名人(企业家)负面行为辩白,寻找开脱理由,归咎他人。具体的行为包括:

    -弱化名人(企业家)在造成伤害中的角色

    -减轻或不承认名人(企业家)造成的伤害

    -把造成伤害的责任推至他人

    道德合理化是不少人的第一选择,但这种策略有不小的风险,既被认为比其他人的道德标准低

    b.道德分离化:人们选择性地把个人业绩评价和道德评价相分离的一种心理过程。

    具体来说就是,一边谴责名人(企业家)的负面行为,一边对企业和企业家保持积极的态度。

    相比合理化策略,分离化对自身行为准则冲击较小,减轻自身负罪感,更容易让人接受。

    c.道德结合化:人们把个人业绩评价与道德行为评价相结合的心理过程。

    当人们很难选择合理化或分离化,便会选择结合化策略。

    一般来讲,当人们感知有负面信息时会产生负面情绪,而带着负面情绪评价事物时,会倾向批评和指责。

    人们承认名人(企业家)负面行为,并将负面影响和他个人绩效、企业形象结合。

    这可能是大多数人的心理推理策略。

    4  吃瓜方式背后的文化原因

    在企业中,评价负面行为一般有两个方向:一是与绩效相关的负面行为,二是与价值观相关的负面负面行为。而对于包括企业家在内的公众人物的负面行为

    ,则大致可以分为两类:

    一是触犯法律的违法行为,二是违背大众价值观准则的违情行为

    几千年中国文化背景,具有稳定的社会结构和人际关系,形成了“重人治、轻法治,重人情、轻法律”的特点。

    “情-理-法”原则在中国人心中,经常被用来作为评价事物的参考法则,“合情合理”往往被认为高于“合法”。

    在这种文化作用之下,人们会产生:违法的名人(企业家)是“罪人”,违情的名人(企业家)是“恶人”的感觉

    而恶人比罪人更加不可饶恕,所以对其产生负面情绪更大。

    所以,违情行为对名人(企业)形象危害更大。

    在这样的社会文化下,道德合理化和道德分离化虽然是相对平衡自身负罪感的策略,但会让人更加处于两难的思维处境。

    5  学些套路

    当名人(企业家)真的不容易。做好形象建设至关重要。

    首先,当然是要杜绝负面行为发生。

    其次,如果真的发生了负面事件,要着力减轻人们感知的严重程度,或者提升人们道德分离程度。

    下面看看有哪些好用的技巧:

    a.及时站出来承担负面行为带来的影响

    b.向公众承认错误并道歉

    c.说明负面行为发生的具体原因并做出必要的解释

    d.邀请知名KOL等公众人物写关于负面行为的报道,吸引注意力

    e.引导人们关注名人(企业家)背后不可控的原因、名人(企业家)诚恳的道歉和企业家为企业做出的贡献

    f.淡化人们对负面行为的负面认知,引导人们选择合理化策略(抹黑、控评)

    g.强化人们对名人(企业家)和企业的良好认知,引导人们选择分离化策略,在评价企业时不考虑企业家的负面行为

    h.最终实现减轻甚至消除消极影响

    “给大家添麻烦了,对不起!”在内网上,蒋凡如此表示。

    他主要表达了两个观点:

    第一,因为家人在微博上的言论和一些不实网络传言给公司带来了非常不好的影响,深表歉意;

    第二他恳请公司对自己展开相关调查。

    这个回应虽然看起很渣,但也是深谙公关套路。

    一是及时道歉减轻舆情激愤;二是将负面影响推至发出微博引爆舆论的夫人,淡化人们对其个人负面行为的认知;三是用调查转移大众视线,淡化违情行为。

    以我个人对新浪微博等新媒体舆论场的德性的了解,这件事情在网络上的舆情方向很快就会发生逆转,大量洗白一方、抹黑另一方的控评就会出现。

    而人们对原本被声讨一方的看法就会悄悄淡化甚至扭转。

    当然,如果资本进场持续进行全网删帖的降维打击,就另当别论了。

    说多了,我还是继续学python吧。

    - End -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周末在家,你用什么姿势吃瓜?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htgm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