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早晨被陽光亮醒,其實感覺特好,但是覺得冷,所以被窩裡滾了一會兒。拿手機一看,4度。跟往日的晨跑小夥伴哀號哭訴,最終起身前往操場。
一樣,跑7+走2。
其實也沒想像中糟糕。
擁有說話直接又中肯的朋友是幸福的,
有時候我們不要那些無所謂的理解與安慰。
我:「我深深覺得我這次辜負了父母的期待,他們如此信任我,我卻如此待他們。」
朋友:「你是白癡嗎?就是因為他們信任你,所以你要把自己照顧好,如果你勉強自己去做不想做的事,然後以後過著不幸福的生活,你才是對不起爸媽一輩子!」
在人們總是依據過往的「表現」推估未來的「表現」。
在職場上,多用於績效表現。ex.過往業績表現好的,我們預期他未來業績表現都會好。
其實在日常生活中也是常這樣推斷的。
ex.愛學習成績好的孩子,以後不管學業成績,工作表現都會很好。
ex.懂事的孩子,長大也會很體貼。
但是,事情真的是如此嗎?
在HR的領域內有個職能(Competency)的概念,簡而言之是想要闡述:
人們的績效表現結果(行為),更可能是來自於人們「心靈內在事物的驅動」。
所謂的「心靈內在事物」有那些呢?摘錄了之前學習的紀錄如下:
1.動機:指一個人的「心之所望」,
可以督促自己去達成某一件目標的驅動原因。
ex.一個從小被栽培學鋼琴,也練得一手好琴藝的女孩。
她可以一直堅持下去的原因是什麼?
熱愛音樂?有夢想?還是滿足父母的期待?
我個人覺得如果可以看到孩子抱著琴譜睡著,
嘴角還揚著笑意,就是真心喜歡了。(笑)
ex.努力堅持慢跑。
是因為想要健康?想要減肥?單純熱愛跑步?
還是想獲得特定人士的認同呢?
2.性格:與生俱來面對環境與外在資訊來臨的反應。
ex.在陌生環境生活時,你會選擇保守?還是敞開心胸去主動接受與學習?
ex.一個人旅行時,是否會與(或是接受)周圍的陌生人攀談聊天。
3.自我概念:價值觀、態度以及自我認知。
- 價值觀:每個人心中對「特定人/事/物」判斷是非對錯的準繩。
- 態度:在價值觀的基礎上,
會對「特定人/事/物」產生穩定的認知與面對方式。 - 自我認知:自我期許要成為怎樣的一個傢伙呢?
嘿嘿,越想覺得越有意思。
對我而言,一個人慢跑最適合胡思亂想了。(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