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唱小晚
夏时梦长,清冽途上。
没到莒县,便听闻在浮来山景区的定林寺有一棵千年银杏。
这棵树枝叶茂盛,树高至26.3米,占地600多平方米,树干周长15.7米。它在庙宇正中蔚然屹立,如一位身材魁梧的老者,年岁虽长,却优雅端庄地撑起一方荫凉。这是一个有着“活化石“之称的古树,说它是活化石,因它从冰川时代一路走来,在千年时光的缝隙中汲取着营养而一步步茁壮成长。
这棵银杏树曾陪伴着我国南北朝时期著名的文学评论家刘勰,于此写下了著名的文学理论著作--《文心雕龙》。那天我走在银杏树下,抬眼从枝叶的缝隙间寻找那一份静谧和从容,能在这儿看书习字的人是幸运的,刘勰自是那一位幸运儿, 1500年前的时候,他便从银杏树的安静和慷慨之中找寻到那一份属于自己的人生哲学,从容着将儒家中庸原则贯穿全文,挥挥洒洒就铸就了他的一生。
莒县最后一天,我去拜访了这棵老树。
他们说,你会见到这辈子见过最大的一棵银杏树。
我跑进定林寺,四处寻找。“哪儿呢!哪儿呢!”虽被绿意包围,焦急的我却找不到那棵树。
恍惚间,我忽然意识到在我面前的不是一堵棕色的墙,而是那棵千年银杏树!
到了,就是这里了,就是它了。
围着它转,转。
土地。龙爪。更确切的形容是一只被风雨侵蚀却仍旧坚挺的龙爪,这是银杏树的根须,它不在乎自己已是千年身,反而越活越高傲和坚挺,狠狠地抓着这块土地,筋已是突起,却突的力度刚好,在浮来山的脚下,顽强地汲取着每一寸新鲜的汁液,在历经风雨之后仍保存着最初的天真,已是不易。
是枝干。我蓦地心疼起它的苍老,这世间所有的苍老大概都是一样,年轮不再清晰,面部有斑,汗毛四起。银杏树已皱纹横生,主干上分散着长出了许多银杏叶,那些来不及被送到枝丫的孩子,就在母亲身体的缝隙间掘开一个角落冒出头来,吸取它近乎源头的供给。
母亲是伟大的,愿意将自己身体的任何部分无私地抛给儿女,任他们扎根,任他们生长,而忽略自己已是伤痕累累。我又何尝不能理解为,这是银杏树为了自己千年以来繁衍的后代生存而做出的努力,努力生长,努力扎根,努力使自己强大,才能供给和保护好自己的孩子。
在这样的过程之中,她让自己成为了品牌。
它在数年风雨岁月中坚守自我,于世间万变之中找寻自己的立足点和延伸方向,并且积极地汲取阳光雨露,汲取匆匆而来的游客低声赞美作为成长的动力,保护好身上的那一份份荣誉和骄傲,并且在万物看不到的土地里扎根,努力伸长着自己的枝叶,使自己的作用发挥到极致。
也许活着本身就是一种付出,容颜虽自是会随岁月而松弛,但活着的时候,无论我们是为了什么而在这个世界驰骋拼搏,终会于无声的年岁之中,在自然界收获自己的痕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