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小碗菜由于选菜方便、出餐快捷,近两年成为中式快餐领域最火的餐饮项目。很多原来做快餐的老板都改成做小碗菜,各大城市的大街小巷到处都是小碗菜的招牌,但这么多的小碗菜中,到底哪里的才是真正的小碗菜呢?小碗菜又有什么历史由来呢?
说起小碗菜的历史来源,就不得不提湖南的浏阳蒸菜。相传明初时南京政权的朱元璋派兵与荆湘政权的陈友谅开战,因浏阳人支持陈友谅,朱元璋便血洗浏阳,造成“地广人稀、不见炊烟”的惨象,使浏阳周边省份的人口大量迁徙到浏阳。据《浏阳县志》记载,“宋德佑二年〔1276年〕,元兵破潭〔潭州,今长沙〕,浏遭歼屠殆尽,奉诏招邻县民实其地”。于是外地移民纷纷迁入大围山脚下插草为标,当时移民大都来自江西,成为当地人口的主要来源。明嘉靖年间,一批福建人避倭寇乱,逃入江西宜春,随后,广东人亦接踵而至,竟达数万。他们搭棚而居,被称为“棚民”,明亡后,“棚民”不断反清,遭清廷捕杀,被迫逃亡。其中一部分潜入大围山的深山僻壤,垦地开荒……这些迁入户均保持原籍客家方言,世代相承,被称为“客姓”,当时较平阔的地方均为江西移民居住,“客姓”只好进入山区定居。 客家人离亲别祖,颠沛流离,历尽艰辛,千里迁移,来到浏阳繁衍生息,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客家文化。
2
浏阳蒸菜最早就是在这个历史背景下诞生的,聪明的客家人把独特的干菜、坛子菜、腊制品制作技艺与产生于两千年以前的浏阳豆豉结合。老百姓为反抗官府躲避抓丁而准备一天的饭菜,在蒸饭的时候整好几个菜放到饭甑里一起蒸,为了不占面积多放几个采用的都是小瓦钵或者小瓷碗,只要饭蒸熟了菜也就熟了,端起饭甑就可以吃饭,这样节省了做饭时间,也尽量少见炊烟。就是在极端时期(强收锅、炉,发现炊烟抓丁时期),也利用夜晚做饭菜,并且夜晚看不到炊烟,有利于隐蔽做饭菜。那时的菜肴主要是干菜、腊货、坛子菜,便于保存且方便快捷,这一习俗被广泛流传,沿袭至今,慢慢发展至无菜不蒸,形成一种极具特色的风味菜系。
3
改革开放以后,国家鼓励个体户经商,敢为人先的浏阳人挽起裤脚洗脚上岸,带上家人到浏阳或周边的长沙、株洲、湘潭等地租门面开饭店,把家里熟悉的蒸菜做法搬到饭馆发现很受顾客欢迎,一般门口都会架起一个层层叠起的竹蒸笼。最早的要数浏阳城里谭嗣同故居旁边的巷子,当时巷子两边都是木屋门面,刚好又处于浏阳人民医院后门对面,先开的蒸菜馆就以门牌号命名,家家生意火爆。在外面开蒸菜馆的浏阳人为了突出自己的特色,都喜欢把招牌叫浏阳蒸菜馆或正宗浏阳蒸菜。
4
浏阳蒸菜的方便、快捷、美味迅速挤占了其他快餐的市场份额,其他快餐老板也开始模仿做浏阳蒸菜。但因浏阳蒸菜对于用油用料非常讲究,制作的技术要求也相当高,加之深厚的历史底蕴,不是土生土长的浏阳人是难以把控好的。这些店就开始用炒菜分成小碗放在保温柜中保温,借用了浏阳蒸菜出餐快捷的优点,起初也叫浏阳蒸菜,但随着食客对蒸菜的了解,认为这是假蒸菜而嗤之以鼻,慢慢地一些经营者就改名叫小碗菜。
5
先炒后分小碗的炒菜小碗菜需要请厨师,不节省人力,操作比较复杂,利润低,通常老板都会采用一些成本低廉的食材来保证自己的利润,对于未来健康、营养的快餐发展方向完全背道而驰。
小碗蒸菜省人省油省调料,操作简单不需专业厨师,健康卫生还营养,突出的是食材本身的味道。美食是当地的文化符号,任何特色美食的产生都会有它深厚的历史底蕴。
浏阳蒸菜是湖南浏阳的美食文化特色,浏阳蒸菜,才是真正的小碗菜!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