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刘亦菲出演的迪士尼真人电影《花木兰》“相亲妆”被众多网友骂丑,有网友评论:“仿了一下花木兰的妆容,终于知道木兰为什么宁愿从军也不愿意嫁人了。”抱着好玩调侃的心态,众多网友纷纷进行“花木兰仿妆”恶搞大赛,“花木兰仿妆”更是一度登上微博热搜,成为当日最具传播性的话题。
略有古代妆容服饰知识就会发现,花木兰的妆容高度还原了额黄妆“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的气韵。额黄,也称为鸦黄”、“约黄”、“贴黄”,“花黄” ,因以黄色颜料染画或粘贴于额间而得名。据有关史料记载,妇女将额部涂黄,起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当时有不少前卫爱美的妇女,充分发挥探索创新精神,将鹅黄色的胭脂涂染到额头,久而久之就形成了额黄妆的习俗。
(刘亦菲扮演花木兰的额黄妆)
先秦时代——清丽淡妆,出水芙蓉
中国讲究“气”、“韵”、“灵“、动“,化妆已有十分悠久的历史,不同朝代的妆容特点受到社会文化熏陶会呈现出差异化面貌,先秦诸子百家时代主张“重德轻色”,相比于过分的外表修饰更注重自身道德素养的建设,社会风气的影响使得该时期的妆容主要以清新淡雅、天然通透为主,但粉白底妆却奠定了中国千百年的妆容底蕴,一直延续至今。该时期历史美人当属古代四大美女之首西施,她是春秋战国时期越国人,因姿容绝色被范蠡献于吴王勾践,最终助越灭吴。影视剧扮演西施最为出众当属蒋勤勤,她至今仍被观众评为最美西施。
(蒋勤勤扮演的西施妆容照)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受到先秦时期文化和审美经验的影响,蒋勤勤在电视剧《西施》的扮演中妆容以清新淡雅为主,一头乌发轻轻盘起,脸部底妆清润白皙,脸际常若芙蓉,肌肤柔滑如脂。眼妆部分又以眉毛见长,先秦时期女子的眉毛没有过多人工修饰,眉型仿照了蚕蛾的触须,眉峰处笔力稍转缓和延伸至眉尾愈趋平淡。眼妆稍加大粉饰,营造眉目传情之风韵,眼线笔墨趋于眼尾处,恰到好处的受力使整个眼部的妆容更加自然,眼影以棕色眼影为主色系,以层叠涂抹的方式均匀在眼窝和眼皮四周晕染,并加深眼尾三角区域,最后给卧蚕部位上亮色片。唇脂颜色偏红色调,但又不至于太浓艳,偏暗红色的唇脂抹去剑拔弩张的张扬感,增添女子独有的娴静温柔气质。
秦代妆容——红妆素裹,娇艳缤纷
历史的车轨前进到了秦代,作为历史上第一个实现大统一的朝代,不仅将原周的分封制改为都县制,同时实行“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等一系列包括衣冠服制在内的制度。据史料《事物记源》中诗句“秦始皇宫中,悉红妆翠眉”可看出秦朝妆容主要以红妆为主,打破了先秦时代素妆的桎梏。红妆、在粉白底妆的脸颊上,涂抹胭脂、红粉于腮、颊,浅粉深红的芍药、木芙蓉、红梅胭脂均成为女子的上装秘籍。白皙的脸颊搭配嫩红的胭脂,颇有少女娇羞感的效果。秦朝的翠眉红妆,关键在眉毛的传神韵味和红妆的红润气色两个方面的粉饰。 秦朝的翠眉,眉形是否统一无从考证。”翠眉主要是指用石墨画成的眉毛,《古今人物通考》有言:”西方有石名黛,可代画眉之墨”,可见古代女子画眉多用石黛。
两汉妆容——“舶来品”的多元妆容
汉代是我国历史上汉族精神、汉人文化奠基的关键时期,经过汉初的休养生息和汉武帝卓越统治,汉代社会渐入和平稳定,审美文化更趋多元。路上丝绸之路的打通和南方海上交通的便利扩大了汉朝的对外贸易往来,这为“舶来化妆品”的输入提供了良好的现实条件,各种面脂、泽、妆粉、胭脂、眉黛、唇脂、香料丰富了女子的妆容选择,两汉也是美人辈出的时代,先有西汉王昭君,后有东汉貂蝉,美人的传说久经不衰,频频被搬上影视荧幕。
著名影星杨幂、李彩桦、白庆琳、黄虹、魏秋桦都曾扮演过历史美人王昭君,其中又以黄虹最为出彩。黄虹1986年被选入大型连续剧《王昭君》中扮演“王昭君”,获中南六省最佳电视剧奖。90后可能对演员黄虹比较陌生,但我们主要讨论她在《王昭君》中的复古妆容,领略美人风姿也学习一番其中的妆容小技巧。
(黄虹扮演的王昭君妆容照)细究这张“王昭君”妆容照,底妆色调比较接近自然肤色,狭长弧度的弯眉顺着眉毛自然生长的纹路,细窄长眉衍生出几分娇俏温婉的女子气质。在汉朝许多帝王和文人豆垂涎修眉艺术,眉形呈现多元化特征,诸如长眉、阔眉、峨眉、愁眉、惊翠眉、远山眉、八字眉等。不难看出,眉形在汉朝已经作为一种情感情绪表达的符号,对妆容的诠释有了更深层次的拿捏。
眼妆部分较细腻轻薄,上眼线下笔略深,下眼睑只在眼尾处着力,将眼睛形状加圆却不显突兀。眼影先用大地色系打底眼窝和眼皮四周,再叠涂一层淡黄色系眼影在眼窝四周铺色,接着在双眼皮上2-5mm的区域涂抹红色眼影作为主色,范围小于铺色范围,并在眼尾三角区和睫毛根部略加深颜色,眼影颜色的深浅搭配细长的眉毛颇有”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的复古典雅韵味,两眸清炯炯正似琉璃瓶。
汉朝的唇脂种类繁多,除了丝绸之路商业贸易引入的舶来品,女子所用的唇脂多半是在朱砂中掺入适量动物脂膏用作防止口唇皲裂、褶皱、增加滋润度等效用,该时期的唇形样式以叫嚣艳丽为主,古称”樱桃小嘴"。先用接近唇色的唇线笔从上嘴角开始,往唇峰描绘出饱满的唇线一直延续到嘴角,下唇从唇中央往左右两边嘴角描绘出唇部轮廓,最后在填好的唇部轮廓内用唇笔沾取唇膏,根据少量多次的原则均匀涂抹,使用唇线笔可以调整唇部形状,防止口红晕开,但是勾勒唇部形状时要注意掌握力度避免显得呆板僵硬。
(唇线笔使用步骤图)东汉末年时期的另一美人当属貂蝉, 貂蝉最早出现于《三国演义》前身《三国志平话》中,她国色天香,倾国倾城,因参与连环计刺杀董卓的计谋奠定了历史地位。著名影星利智、潘迎紫、陈红、刘亦菲、陈好、韩雪、古力娜扎等都扮演过貂蝉的角色,其中又以陈红扮演的貂蝉最深入人心,一颦一笑和举手投足间尽显古典美人气质。
(陈红扮演的貂蝉妆容照) (陈红妆容照)从陈红扮演的貂蝉妆容可以明显地看出东汉末年和三国初期的妆容色彩运用更为夸张大胆,妆容风格显得鲜艳耀眼,眉毛笔触范围加深加宽,始粗末细,眉毛在三分之二处稍稍上扬,力度减弱,绵延荡漾至太阳穴部位,使整个眉眼多了分凌厉精明意韵。眼妆下眼线笔墨范围延绵至眼角处,加大眼睛的圆形弧度,淡粉色眼影降低上扬式眉毛的攻击性,晕染范围从上眼窝向外涂抹且呈上扬弧线勾勒线条。
魏晋南北朝妆容——璀璨多姿,立意稀奇
魏晋南北朝时期政治动乱,政权分裂,使得社会经济受到严重破坏,另一方面民众南北迁徙、民族错居的局面也加强了各民族的交流和融合,见识和视野变得更为开阔,思想文风的禁锢被打破,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妆容文化大多立意稀奇,如”晓霞妆““额黄妆”“寿阳妆”“碎妆”“紫妆”“佛妆”“黄眉墨妆”“徐妃半面妆”等等。
额黄妆,讲究浓妆艳抹,与当下流行的日系妆容和欧美妆容大相径庭。鹅黄妆的盛行与当时佛教文化有着密切关系。佛像外形呈现金黄色,虔诚拜佛的女子纷纷效仿,用黄色水粉将额头涂黄,以此来表示对佛祖的虔诚。彼时“寿阳落梅妆”的流行程度也不亚于”额黄妆“,据有关史料记载,传说寿阳公主躺在梅花树下,花瓣凋落在额头上留下梅花印记,宫中女子看见寿阳公主的梅花印记非常美丽,遂争相效仿,她们剪下梅花贴寓额头,这种梅花妆很快流传到民间被人追捧效仿。
该时期的”晓霞妆“也是魏晋南北朝较为著名的妆容,据有关史料记载,魏文帝时期的一个晚上文帝正在灯下看书,书桌前面放了一张透明的水晶屏风,宫女薛夜来进来的时候一脸撞到了屏风上,脸颊红肿了一片,宛如傍晚的红霞,不料歪打正着,宫女们觉得脸颊一片殷红出奇地好看,就用胭脂效仿在脸上图画,还命名为”晓霞妆“。
(”寿阳落梅妆“和“晓霞妆”的古风图)隋唐妆容——百妆齐放,灿烂辉煌
隋唐是我国封建社会最鼎盛雍容的时期,文化艺术风气昌盛繁荣,对外开放、对内宽松,女子的装扮更是追求时髦华丽、张扬个性,女性穿着相当暴露。审美经验以胖为美,又以额宽、脸圆、丰腴体胖的姿态为最佳,提倡雍容华贵、健康自然的美学精神。据唐代的名画《簪花仕女图》就能窥探一番盛唐气象。
(唐代名画《簪花仕女图》)隋唐既继承了历朝历代的妆容艺术文化 ,同时也派生出新的妆容艺术特色。妆容分类主要由白妆和红妆,不管是面妆、眉妆、唇妆均以浓艳为特色,妇女将整个面颊、上眼睑和半个耳朵都涂上胭脂,整个人显得贵气逼人。唐朝妆容最有特色的当属”面靥妆",这是一种施于面颊酒窝处的一种妆饰,表示月事来临不能接受”御幸”,后逐渐流传到民间成为一种妆术,盛唐以前一般画作黄豆大小的两个圆点,盛唐以后面靥的范围加大,样式更丰富,有的如“钱币”、有的若“杏桃”,施于嘴角或是鼻翼两侧,心灵手巧的女子在面靥四周作出各种花卉样式,取名”花靥”。
(唐代女子化妆步骤图示)隋唐时期家喻户晓的美人当属白居易诗句赞誉“六宫粉黛无颜色,回眸一笑百媚生”的杨贵妃。杨玉环姿质丰艳,善歌舞,通音律,是唐代宫廷极具才华的音乐家,古代四大美女之一。林芳兵、殷桃、范冰冰都曾扮演过杨贵妃的角色,但若要根据唐代的审美PK这几位扮演者谁最符合杨贵妃原型,当属最有端庄古典韵味的林芳兵。她面容饱满,骨肉均匀,脸部线条流畅,体态丰腴华贵,全身都散发着“人间富贵花”的气质,我们可以从她的妆容中具有个人审美特点的妙技。
(林芳兵扮演的杨贵妃妆容照)整个妆容显得明艳大气,最惹人瞩目的就是眉毛中央贴的花钿。花钿最早源于魏晋南北朝,唐朝流行贴花钿始于上官婉儿,据史书记载上官婉儿是武则天当政时期执掌文书的女官,负责武则天和群臣交谈的会话记录,有次宰相上奏,上官婉儿从账后偷偷观看,被武则天发现后用小刀扎在上官婉儿的额头上,此后上官婉儿就用花店贴在额头掩盖疤痕,引得众多宫女争相效仿。
面部首先以粉白水粉打底,呈现出白皙细腻的妆感,眉毛纤细狭长微微上扬,眉头处着力略深越往眼尾处着力越轻柔,留有远眺山岱的灵动又蕴含了女子的贤淑秀美,眼妆的色系搭配了服饰和饰品,呈橘黄色,眼线着力略深,沿着睫毛根部绵延至眼尾处微微上扬,用浅色眼影大面积晕染再眼窝,然后以橘黄色眼影叠层涂抹大面积眼窝四周,最后再靠近睫毛的部位晕染加深,且在眼头、眼尾的三角区域部位家中晕染,整个眼妆的色系鲜明,与穿搭形成和谐工整之美。高挺秀气的鼻梁用高光粉浅浅涂抹,让整个鼻子更加高贵立体,脸部线条更流畅。唇妆涂抹绚烂的大红唇脂,润泽有光泽,颇有“朱唇未动,先觉口脂香”的艺术美感。
宋元朝代妆容——素洁风雅,芷兰清秀
历经繁荣奢华和多元开放的隋唐社会风貌,宋元时期的文化风尚极其保守,宋元时期的妆容大多是施以浅朱,只透微红,主要以素洁淡雅为主,但宋元时期仍旧沿袭了隋唐五代时期的妆容逸风,在妆容修饰文化领域将之运用得更高巧精湛,同时随着社会的发展衍生出许多新鲜的妆容工具。宋元时期的妆容主要要分为“飞霞妆”、“慵来妆”、“檀晕妆”、“薄妆”几类。“飞霞妆”沿袭唐代的妆容,这种妆面先在脸上涂抹胭脂,再涂上一层白粉,白里透红。据《妆台记》记载:“薄薄施朱,以粉罩之,为飞霞妆。”“慵来妆”相传为西汉成帝妃子赵合德所创,《汉魏丛书·飞燕外传》记载:“合德……为薄眉,号远山黛;施小朱,号慵来妆。”慵来妆给人困倦慵懒之感,在宋元时期仍流行;“檀晕妆”主要以檀粉涂面,檀粉是一种粉红色的粉,妆感气色红润。“薄妆”即为淡妆,略施粉黛,清新自然。
宋元时期的美人很多,其中又以迷倒宋徽宗、无数风流文人为其赋诗的歌妓李师师为最佳。秦观曾的诗词中曾这样描述:"远山眉黛长, 细柳腰肢袅。"、婉约派代表诗人之一晏几道曾在《生查子》写道:”“归去凤城时,说与青楼道:遍看颖川花,不似师师好。”但最为世人津津乐道的还数李师师与宋徽宗的露水情缘,这段天子与烟花场所女子的故事本身极具争议性和话题性,一定程度上也增添了几分神秘色彩。
李师师在影视剧中的扮演者有何晴和安以轩,何晴在98版《水浒传》中营造了古典靓丽和温柔恬静的李师师,2011版的新《水浒》李师师扮演者者安以轩演技出众但相比何晴缺少了耐看的古典神韵。
(何晴扮演李师师的妆容照)妆容清新淡雅,不似隋唐时期的明艳,却也增添了娇俏温淑的韵致,面状底色贴近自然肤色,不是一味地追求粉白,但贵在妆感细腻均称,眉若远山含黛,细弯狭长绵延舒展,形状比较纤长,略微呈下挂状,清淡隽秀,符合秦观描述李师师的诗句:"远山眉黛长, 细柳腰肢袅。”眼妆若有若无,只运用大地色系眼影小面积晕染眼窝,稍在上眼睑叠涂一层深棕色的眼影,力度控制平稳。唇妆颜色偏浅红色系,顺着唇部纹路轻轻涂抹,保留“樱桃小嘴”的韵味。
明清妆容——清丽端庄,秀美媚态
明清时期的妆容文化呈现清丽端庄,秀美媚态的特点。面状的粉饰更加简约、素雅,花钿、面靥和梅花贴都很少见,这与该时期的社会文化风气有着密切联系。受缠足文化和高度封建自治的社会风尚影响,女子面妆大多呈现顺从迎合男子的媚态,特别是清代人物女性的曲眉颇有特色,均为眉头高而眉尾低,颇有低眉顺眼之状,另一方面,该时期的面妆水粉、胭脂等化妆品上均有了新的发展,出现了珍珠粉和玉簪粉。
被誉为秦淮八艳之一的陈圆圆是明清时期最负盛名的美人。陈圆圆是明末清初的名妓,她和李自成还有吴三桂在之间的感情纠葛为民间所流传。宁静、翁虹、朱茵、梁小冰等演员都饰演过陈圆圆的角色,演技各有千秋,但最深入人心的还是梁小冰扮演的陈圆圆。
梁小冰1990年参加香港小姐比赛,荣获季军,随后正式踏入影视圈,她参演古装电视剧居多,古装扮相娇俏迷人,有“古典美人”之称。凭心而论,她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美人,她鼻子塌、鼻翼宽、脸大都是与主流审美背道而驰的,但是她眉眼动人,有缺陷的五官拼凑起来有古典雅致之美。
(1990年梁小冰参加香港小姐比赛的妆容照) (梁小冰扮演陈圆圆的妆容照)梁小冰的妆容雍容大气,以明艳秀美为主。在《鹿鼎记》里扮演的陈圆圆浓妆艳抹却不令人生厌,她的妆容色系主要以玫红色调为主,玫红色系的妆容很能掌控,稍一不慎就会演变成媚俗之感。梁小冰妆容的聪明之处在于眉眼和唇脂保持同色系,玫红偏紫的眼影顺着眼窝大面积涂抹,从眼头到眼尾的用色愈发变浅变淡,使得整个眼妆的层次感更分明,唇脂使用鲜艳的玫瑰紫色调,颜色加深且保持唇部润泽光亮。脸颊四周使用贴近自然的腮红稍加润饰,让整个妆容的色调分布明显,更有层次。
无论哪个时代,人类热衷美的事物的自然天性是不会改变的,审美经验受到社会文化的影响,同时又是社会文化的呈现。美不具有单一性和绝对性,历朝历代的妆容历程无一不再诉说着美的流动性,美的多元性,美不是标新立异,更不是千篇一律,每一个女孩都可以根据自身的面容的特点寻找到符合自身特质的妆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