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职业员工在成长的过程中容易犯的毛病,对事物贴得太近了,只看到局部,没有看到整体。只专注自己的专业,而忽视了与关专业相关的东西。
首先, 作为职业员工,即使老板没有要求他做更多,但是作为这个行业的从业者,要具备 超过一点基本的专业知识是有必要的。
其次,要加强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的培养。 最有效的沟通是第一时间直接给出答案,然后补充解释。善于沟通的人会理解对方提问的目的,然后提供有用的信息,而不是按照自己的意思解释字面上的问题。
最后,关注细节必须以能够把握全局为前提。
只盯着自己当前画的那个色块,不愿意往后退两步,看看整幅图画,有些时候自己觉得颜色涂得很好,但是如果能退后一步看看大局就知道自己的想法做法,并没有从全局优化来考虑,这也是很多人觉得自己专业水平很高,工作也努力,却一直得不到提拔的原因,因为缺乏大局观。
缺乏沟通能力,不仅员工有,也是很多管理者在工作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之一。他们的问题可能不在回答问题上,而是在讲清楚一件事情,说服别人相信自己的想法方面。小团队的管理者在这个方面的问题上更加突出。
大部分创业公司的创始人,在介绍自己的项目时都存在这样一个问题:为了强调他们所做的事情很重要,先要做较长时间的背景介绍,最后自己要做的事情反而没有时间讲清楚。某个周末,作者在上海和一些投资人听了12个项目的路演,每个项目规定介绍8分钟。前9个创始人无一例外地花了5~6分钟介绍背景知识,然后匆匆介绍一下自己要做的事情。8分钟过去了,下面的评委都搞不清楚他们要做的事情及其优势所在,以及自己的特点等,然后评委们只能耐着性子一点点问,最后才知道“原来是这么回事”。因此,到了第 10个项目,当主讲人还要介绍背景时,作者马上打断了他,让他简简单单地告诉我们要解决什么问题、他们是怎么做的。
讲不清楚想法有两个原因:一个是自己脑子本身就不清不楚另一个是生怕自己把事情说小了,别人不重视。脑子不清楚的人在给公众讲话之前必须多加练习,这涉及演讲的准备,不属于这节要谈的内容。而为了让对方重视而夸大其词,这种做法常常适得其反。一个管理者如果以这种方式和员工沟通,员工未必会相信;和领导沟通,更容易被领导看穿。我在谷歌和腾讯时,也发现一些中层干部有这种毛病,为了夸大自己的工作,把一些无关的事情也要拿出来讲,这样反而将自己真正贡献比较大的工作淹没在泛泛而谈之中。
很多管理者在工作中的第2个问题是不了解细节,在一个大公司里,一个总监为了自己的提升,扩张队伍,把小事情往大了做,是公开的秘密;一个行政单位里更是如此。很多单位效率低下,和下面的人搞出了一堆不需要做的事情有关,而这里的责任要怪领导。作为领导,如果不了解细节,整个部门就不可能有高效率。根据我的经验,一个有效的管理者,如果做到了第五级(基层员工是第一级),他需要了解第三级的工作;做到了第六级,就需要了解第四级的工作。
作为一个领导者,如果只从空中俯瞰森林,只能看到一片绿;只有走进森林,才会发现森林里除了绿色的树叶,还有很多东西。
如果用一句话概括本节的内容:基层的员工要抬起头,而管理者要弯下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