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知识点(用自己的语言重述知识)
1.思维模式分为固定型和成长型。固定型思维与思维定势,有异曲同工之妙,它看待问题是静止的,而成长型思维则是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2.固定型思维崇尚天赋异禀。成长型思维认为任何技能可以习得的,也就是说可以通过后天刻意练习能学会的。
3.固定型思维的人做任何事只做自己能掌控的事,旨在证明自己的聪明。而成长型思维模式的人更愿意接受挑战,他们不畏惧失败,大不了从头再来。
4.固定型思维的自我评价来自于别人,而成长型思维模式的评价来自于自身强大的内心。这一点对培养孩子的价值观很重要。
5.掌握夸赞孩子的方式,夸聪明能慢慢养成固定型思维,而夸他努力的过程则是成长型思维父母最应该掌握的一种方式。
二、描述经验(写写自己的相关经验)
1.书中大多罗列的事例都是外国的,比如乔丹。他一开始都没被篮球队选中,可是他不放弃不抛弃,自己偷偷地努力锻炼,终有一天让所有人刮目相看,最终成为一个被所有人敬仰的篮球明星。他的事迹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包括林书豪。
天赋很重要,但是很多人连努力都拼不到,还不够拼天赋的时候。
2.我更想说邓亚萍的例子。她身高不足15.米,却斩获数以百计的世界冠军。在外人看来,她个子矮小,先天不足,可是她的父亲却另辟蹊径,启发她,陪伴她,鼓励她从乒乓球三尺案台里硬是走出了一条光明大道。
每一个孩子都有其独特的天赋。天赋潜能的开发,需要智慧型的父母能慧眼识珠,潜心挖掘。
单单这种成长型思维,就可以改变很多父母的认知,从而纠正固定邢思维带来的错误行为,掌握更加有效的激励孩子的方式方法。
3.举一个自身的例子。中午买了荔枝,由于我忙着没空给孩子们扒皮,而我家弟弟非常想吃。我试着用成长型思维鼓励他自己动手。他一开始说他不会。我告诉他:你可以学。
我给他亲自示范怎么弄,他没有退缩,迎难而上。一个五岁半的孩子,在扒完第一颗以后,竟然一口气拔了10多颗。虽然每一个上面都不是很干净,有些果皮屑,但我还是夸他是个能干的小帮手。
我又给他描述了他会干的其他家务事,让他从内心里有价值感。价值感来自于自身对他人的贡献。我还给他灌输成长型思维模式:只要你想学,任何事都可以尝试。还顺便告诉她: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在日常家务活中用成长型思维鼓励他,等到他真正面对以后的学习、工作后,这种成功的经验会发生迁移,也会让他信心倍增。信心也是可以培养的!
很多巨婴不是自己生来就是那样的,是被父母越俎代庖惯出来的。很多巨婴不但动手能力差,学习也好不到哪里去。
三.行动(写出你的下一步行动)
1.以前不看书,觉得看了书没用。现在知道不是看了书没用,是你没有正确掌握看书的方法。知识放在脑子里没用,只有学以致用才是硬道理。
2.以前习惯性夸孩子聪明,从现在起,要夸她的努力。当然,也不要随便帖标签,不论是肯定的还是否定的。
3.正确看待孩子的每一次向你发出的关注信号。一个长期被父母忽视的孩子,多半会养成固定型思维方式。而一个天天受到父母鼓励的孩子则会无所畏惧,勇往直前。
4.出错不可怕,害怕出错才可怕。这也是所有父母需要时刻惊醒的地方。为啥年龄越大越害怕犯错误?因为他们犯错误的成本太高了。而孩子就是在不断纠错中成长起来的,比如刚学走路的孩童,跌倒了再爬起来,犯错成本低。
尤其是孩子的学习成绩。要求回回100分即是难为孩子,也是难为家长。本身去学校就是为了学习,不是去了当老师的。
知错能改,善莫大焉。很多家长忘了初衷,一味追求结果。
这是一本认知方面的好书,更是一本育儿宝典。我愿意一读再读,直到彻底把成长型思维根植于心,应用实践。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