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4786312/6b71ac3f81e77fc4.jpg)
“每天读完一本书,读过的每一本书必须写书评,坚持一整年。”
这个阅读计划听起来真的很疯狂,但有人真的做到了。她就是美国作家妮娜·桑科维奇。
妮娜的大姐安妮-玛丽在四十六岁时因癌症去世,从小和姐姐感情深厚的妮娜陷入了深深的悲恸之中。她用了三年的时间,疯狂做事,加速运转,但她依然无法走出悲恸。试过奔跑之后,她决定试试用阅读来疗愈自己,于是在她四十六岁生日那天,开始了这个每天读完一本书的计划。
这本《托尔斯泰与紫绒椅》,便是妮娜记叙这一年阅读时光的回忆录。托尔斯泰是妮娜在最后一章写到的作家,他的《伪券》写的是人与人之间存在着某种联系,一个行为能引出一连串连锁反应,并产生许多始料未及的影响与后果。紫绒椅是她的阅读专用椅。书名中的人与物都与她的阅读有关联。她坐在紫绒椅上,回忆起曾读过的托尔斯泰和所经历的人生,以及每天一本书的阅读计划,这之间也存在着某种关联。在这本书中,妮娜把对姐姐的回忆、自己琐碎的现实生活和阅读融为一体。在一本又一本书籍的阅读中,诠释心情,找到自己,感悟人生。
妮娜是四个男孩的母亲,虽辞职做了全职妈妈,但每天依然有许多生活琐事要完成,她在书中写道:“我能够写书评,享受读书之乐,还要做到随叫随到,为家人充当迎宾员、司机、食品采购员、服务生、洗衣妇、厨娘、朋友、辅导员、严厉的纪律执行者……总之,我要当好这座宅子的‘山大王’。”所以,每天读完一本书,需要每天有六个小时的读和写,并非易事,她得协调好生活与阅读计划之间的关系,确保不影响正常生活,又能完成阅读计划。不得不佩服的是,她做到了,当她把每天的书评发到博客,影响和带动了很多人,当她的这本回忆录问世之后,更是好评如潮,成为《纽约时报》、《书单》等权威媒体和超过20位作家一致推荐的星级佳作。
阅读是世间最温暖最体贴的自愈方式。妮娜在书中写道:“每天读完一本书,这一整年的时光就是我的疗养期。愤怒与悲悼宛如有害健康的空气,一度充溢在我的生活中,就在这一年,我远远地离开它们,就在这一年,我逃入书籍的山林,任治愈的微风轻轻拂过。我的阅读年就是我的人生暂停期,在间隙的一边,是因姐姐故去而无法负荷的哀恸;在间隙的另一边,是在静静等待着我的未来岁月。在这为期一年的、与书日日相伴的休养期里,我终得康复。更让人欣喜的是,我也知道了在康复之后该如何生活。”妮娜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阅读的力量是巨大的,它可以让一个忧伤的人找到快乐,让一个迷茫的人找到方向,让一个颓废的人重新振作。虽然一年阅读计划结束了,但阅读本是妮娜生活的一部分,会始终伴随着她,欢聚后读,悲伤时读,生病时读,旅行时读,在火车上读,窝在紫绒椅上读……
很喜欢这本与阅读有关的书。跟随着作者的文字,去了解她所读的书,去认识她的生活,去感受她的心情。作者的很多阅读感受,都能引起共鸣,书中很多精彩语句,给人启示与力量。阅读的过程,仿佛和作者一道经历了一趟疗愈之旅,她对姐姐及家人的情感真挚感人。读这本书,还可习得一些读书方法,并从作者所读的书单中,找到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书。
读书并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我们并不是必须要有一把紫绒椅,无论在哪里,只要你静下来心来,打开书页,便可进入一个宁静丰富的世界。如托马斯·肯皮斯所说:“我遍寻安宁而不得,唯有一册在手,向隅独坐,方才寻获。”
梁晓声先生说:“读书是最对得起付出的一件事。”读书可以疗愈,更是享受,是把那些无聊的时间变成享受的时刻。“翻动书页之间,世界从未如此安静,又如此丰富地展现在眼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