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5月22日的嘉兴土地拍卖将被载入中国房地产史册。750家房企,1500人,历时8个小时,争夺8宗地。仅土地出让的保证金一项,就交了上千亿,更有财大气粗的开发商出动40多个马甲,交了180亿保证金……
结果已经不重要了,盛况的成因源于土地限价摇号的出让方式,问题的核心是近乎“白菜价”的土地价格,于是全国房企都想碰碰运气,于是盛况空前。
调控再进入了“数字时代”
限价是最无效的策略,也是最有效的办法。去年一二线楼市表现让管理层极为紧张。控房价是中央下达的命令,于是责任层层下压。有传闻一二线城市的领导均立下军令状,2017年房价必须保持平稳。但面对汹涌的货币、恐慌的投资者,稀缺的土地,一二线城市的房价哪是这么容易摁下的?于是限价政策重出江湖,调控再次进入“数字时代”。
限价政策对楼市而言,既不增加供应量,也不减少市场需求,价格虽然人为干预“降低”了,但并没解决矛盾的核心问题。有时候限价把价格硬拉低到市场的“合理水平”,反倒引发了市场的哄抢,于是“限价盘”变成了“日光盘”,“限价地”更是受到数百开发商哄抢。
尽管限价对调节市场几乎没有任何意义,但由于具有“稳定”价格立竿见影的功效,所以在全国一二线城市已经被普遍采用,最近开始顺势蔓延到许多大城市周边的三四线城市区域,也大规模地从住宅市场蔓延到了土地市场。
“摇”时代的诞生
舆论普遍认为房价高的原因之一是地价高,于是才有了限地价政策。但地价高是土地供不应求所致,所以解决方法应该是增加供应。生硬地拉低地价,供不应求的情况反而会更加突出。房价也同理。
于是最近中国楼市、地市分裂成两级市场,一手土地、住房价格受限,二手土地、房价价格市场化,最终一二手价格倒挂严重,于是大家都跑去哄抢一手限价货了,太多人抢了就只能“摇”了。最后不少城市对达到价格上限的土地、住房采取摇号定归属的办法。
当下市场若放开竞争,房价地价都还会再上一个台阶,所以限价的土地和房子就变成一个丰厚的“摇奖池”。在未来,“摇”模式会有越来越多城市采用,地价、房价自然也会很“稳定”。而最终的改变,必须等长效机制到来。所谓长效机制,要么增加土地供应,要么多数人都有房住,无需急于买房而已。
何时回归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主导作用?
中央提出的“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其主导作用”的基本思路目前在房地产领域已被调控打破。有说政治正确才最重要,但正确也有大小、远近、缓急之分,况且只控一手价格的策略对稳定市场没多大实际意义。
供求矛盾不解决,调价格只是数字游戏,市场总会在其他方面或以其他方式把这种价格扭曲进行归回,计划经济时代的各种黑市交易中国是经历过的,没有必要再自欺欺人。事实上土地供应不是市级政府能处理的,那管理层调控的要求又是否需要反思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