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为什么死?好死不如赖活着,死了可就一切都没了。当然,古人有鬼神的观念,楚国鬼巫盛行,但是即使死后为鬼神,又有几人向往死?甘愿死?除了为了完成某种仪式,一般人谁会主动去死?
在理想抱负不能实现的情况下,屈原自沉汨罗江,是不是在完成某种仪式?找不出依据,他并不是一个向往天国的人,现实中有他深爱的楚国,他怎么舍此就彼呢?
论屈原的死,我们还得从现实分析,可以主客两方面的合力促使了他的自杀。先从主观方面来说,因为屈原身为楚国贵族,与王室血脉相连,对国事比其他无此关联的臣子在心理上更加积极热心,责任感也更强。再说屈原对楚国还怀揣着热烈的理想,那就是“美政”理想,希望明君贤臣共兴楚国。而现实呢?开始时受到楚王的信任,大有一展宏图之气象,但后来就受到奸佞之徒的排挤,被排挤出政治中心。一再希望楚王悔悟,然而遭遇却是屡次被放逐。明明让他看到了光,但最后又熄灭了他的光,那么他的黑暗的感受岂不更深?那哀怨之情岂不更浓?这就是他面对的现实。主客观结合,我们就可以更加深入的体会屈原的痛苦。
然而有了痛苦,谁都会想办法排解、解脱。屈原应该怎么排解、解脱这种痛苦呢?既然痛苦与主客两方面都有关,那么就从主客方面来解决好了,解决其一,痛苦也就自消。从客观方面,他希望楚王悔悟,再次重要他,这种现实是难以把握的,寄希望现实改变并不是良方。我们最能控制的就是自己,如果屈原能通达一些,看淡得失,顺其自然,只得心安,他也就不会那么痛苦了,或者屈就和奸佞之臣同流合污,曲线救国,或者他另寻出路,战国时期,列国对人才需求极大,以他之才,终究会遇明主,但是从主观角度看,这三条道路他都不会选择,因为他实在是太爱楚国了,他根本放不下楚国;他太高洁正直了,宁死不屈啊;因为爱楚国,他自然也不会离开楚国。
在这种情况下,他还有什么幸福的出路吗?没有了。主客两方面已经堵死了。剩下的唯有日夜咀嚼的痛苦,还有无尽的失望吧。既然活着无法解脱,那只剩死亡一途了。但死亡就意味着自我的毁灭,况且还是与敌无损的自杀。但是屈原宁愿选择一死,也不做其他选择,可见之爱国之热烈,节操之高洁,品行之正直。
也许就在自杀的行动中,屈原感到了悲剧的崇高吧。他以死向世人表明他坚守着自己爱国热忱,坚守着正道直行,坚守着高洁不屈,他也深深沉醉其中吧。
但是,生命只有一次,如果万不得已,还是不选择自杀为好。因为活着就还有希望,不到生命的最后一刻谁知道会不会来个命运的反转。
只是,除此之外,屈原还是一个大名鼎鼎的诗人,身上自然极富多愁善感的诗人气质。这种气质似乎极易在失意的情况下导人抑郁。或许从另一个角度看,屈原当时在主客两方面联合的挫败之下,很可能得了抑郁症。只是当时没有心理医生,致使他的病情恶化,陷入深度抑郁,最后走向自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