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才华横溢,可是一生却是大起大落,一个广为人知的诗人获罪被贬,曾是翰林学士、礼部尚书却被到流放至黄州、惠州,以及最远的是儋州(今日海南)。
1.乌台诗案与绝命诗。
北宋是重文轻武时期,苏轼的诗词曾获得欧阳修的赏识,连皇帝都对他青睐有加。可偏偏卷进政治漩涡,因为苏轼为王安石变法的反对者,新党欲将苏轼置之死地,出现了“乌台诗案”。
因苏轼在湖州做官的时候,曾给皇帝的奏折被人抓住把柄,被人告发苏东坡讽刺朝廷,一心要变法皇帝因此勃然大怒,被下逮捕进了御史台的监狱。
狱中写下《狱中寄子由二首》予以事系御史台狱,狱吏稍见侵,自度不能堪,死狱中,不得一别子由,故和二诗授狱卒梁成,以遗子由。
其一圣主如天万物春,小臣愚暗自亡身。百年未满先偿债,十口无归更累人。是处青山可埋骨,他年夜雨独伤神。与君世世为兄弟,更结来生未了因。
其二柏台霜气夜凄凄,风动琅珰月向低。梦绕云山心似鹿,魂飞汤火命如鸡。眼中犀角真吾子,身后牛衣愧老妻。百岁神游定何处,桐乡知葬浙江西。
以为自己即将离开这个世界一首诗给弟弟苏辙,感念兄弟间手足情深。另一首,写给妻儿表达对妻子儿女的思念以及自己的后事嘱托,如此绝命诗感人至深。
2.被贬黄州与《念奴娇.赤壁怀古》
本该被置之死地的苏轼,皇帝最终把他贬谪到黄州。可是心中有无尽的忧愁无从述说,于是四处游山玩水以放松情绪。正巧来到黄州城外的赤壁(鼻)矶,此处壮丽的风景使作者感触良多。
《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对周瑜的景仰,可是自己现实的感叹,人间不过如梦境一样,不要徒然感叹了,还是给江上的明月,献上一杯酒,伴月痛饮吧!虽然有些消极,但却如此豪迈!
3.被贬惠州与《惠州一绝》
《惠州一绝》
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清朝以前惠州这个地方那是人烟稀少,时常还有猛虎野兽出门,为此很多人都不愿意去惠州。被贬于此的苏轼,虽然悲痛可还是全身心地投入到了这里的建设,不仅兴修水利,发展教育,带领当地的人们共同致富。
在岭南这个随处可见的水果,虽然被贬却能随遇而安,仍能对生活环境满足,找到幸福感。如此豁达,天下几人能有?
4.被贬海南与《六月二十日夜渡海》
《六月二十日夜渡海》
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终风也解晴。
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
空余鲁叟乘桴意,粗识轩辕奏乐声。
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
公元1097年,62岁的苏轼被贬到海南的儋州。在儋州苏轼做本地文化的开拓者、播种者。花甲之年的老人来到荒芜之地,仍未觉得人生遗憾,却当作奇绝的经历。
不论面对何种困境,他总能不放在心上,一笑置之。这种对于荣辱豁达天下少有,即使到了天涯海角也奈我何?命运起伏不定,总能坦然处之,怡然自乐。
《定风波》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生命中虽有无数的曲折坎坷,有如今日之风雨。但是仍能毫不畏惧,淡然处之,笑对人生。人生不易,前行路上困难重重又如何,我且做我自己,且歌且行,无所畏惧,此乃真性情。
1413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