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现代瓷器艺术国学与传统文化
瓷器上的“蛤蜊光”如何辨别?

瓷器上的“蛤蜊光”如何辨别?

作者: 王掌柜瓷艺 | 来源:发表于2018-06-16 13:02 被阅读2次

    含铅的釉上彩瓷、低温铅釉瓷,受外界物理、化学物质的侵蚀以及本身发生的变化,会在瓷器表面产生一种膜状物。日复一日,随着“瓷龄”增加,这种膜状物也会慢慢地增加、增厚,达到一定厚度时,就会产生类似蛤蜊壳里面那种闪烁的“光”,故人们称它为“蛤蜊光”。

    再增厚到一定程度,还会出现“银色釉”,王掌柜微信cqsc332但“银色釉”遇水即会褪色。据大量观察:大致要150年以上的“瓷龄”,才会出现“蛤蜊光”现象。 

    “蛤蜊光”对“瓷彩”不同等,快慢亦有异,如蓝彩出现“蛤蜊光”现象就较快;瓷器所处的外界环境情况不同,亦有快慢,不能一概而论。

    尤其是明万历年间的“红、黄、绿”三色的“大明彩”,王掌柜微信cqsc332不仅在彩釉上能见到这种光彩夺目的“蛤蜊光”,有时连牙白色的底釉上,也有这种令人目迷神移的光晕闪现。由于这种光晕显得珠光宝气,因此也有人把它称做“蛤蜊珠光”。

    到了清初,黄、绿、蓝等釉色以及此类釉色的边缘部分,也常常可以看见这种正视难看见,侧视则分明的“蛤蜊光”。

    这种特有的迎光显现,避光消退的光怪陆离的光晕,王掌柜微信cqsc332成了古瓷的特征,因此也成了鉴定古瓷的重要依据之一。

    有一位著名陶瓷专家、鉴定家曾为此写有专著。认为这是由于釉色中一些金属元素,历经近300年左右的岁月,渐渐游离到了瓷面上,因此而形成了“蛤蜊光”。

    由此断言:清康熙、雍正朝以上年纪的瓷器彩色釉面,才有可能出现这种“蛤蜊光”。

    人们原来认为“蛤蜊光”人工不能仿制,故把“蛤蜊光”作为鉴定古陶瓷的重要标准。“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现在造赝者,用“电光水”、真空镀膜法制造“蛤蜊光”;景德镇的仿古瓷厂,改进工艺配方,使一出窑的五彩、粉彩瓷就有“蛤蜊光”现象。高仿釉上彩的清代官窑瓷器,几乎达到了以假乱真的程度。

    但是,根据“蛤蜊光”来判别古瓷真伪,在目前来看,王掌柜微信cqsc332还算是个比较重要比较可靠的手段之一。

    尽管目前市场上也出现了仿古者以某种药水浸泡等手法,制造假“蛤蜊光”来仿造古瓷。

    但和别的制假手段同样难以避免地产生缺陷:

    假“蛤蜊光”也和假“包浆”、假“火石红”一样,不够自然,缺少灵气。

    假“蛤蜊光”显得呆板生硬,而真“蛤蜊光”在侧光下若隐若现,如虹似霞,像是具有生命一样,闪闪烁烁,显得十分灵动。

    说得通俗一点,假“蛤蜊光”和假“火石红”、假“包浆”一样,是死的;而真“蛤蜊光”是活的。

    现在作旧人工“蛤蜊光”主要有以下特征

    一、因其通体“蛤蜊光”均匀,王掌柜微信cqsc332蓝彩周围“蛤蜊光”尤甚;

    二、自然旧貌划痕、光泽不自然;

    三、人物面部画得端正;

    四、底无明显的旋纹痕和“黑疵点”;

    五、瓶内壁“包浆”不对头。

    当然,要识别“死”和“活”,说难也不难,只要经过几次比较,就能具有“火眼金睛”,学会识别真假“蛤蜊光“的本领了。

    初学收藏者的手头如果没有,王掌柜微信cqsc332可以从藏友处借一件或数件具有“蛤蜊光”的真古瓷,平时多看看,多捉摸捉摸。

    那么以后看到那种假古瓷上的假“蛤蜊光”,立即会觉得像是老妪脸上硬涂的脂粉,和真古瓷上的真“蛤蜊光”相比,简直可以说是相形见绌,真假就可以立判了。

    原文中此处为链接,暂不支持采集

    赶快来分享关注吖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瓷器上的“蛤蜊光”如何辨别?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icbe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