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人自以慧,智者自以愚。
----莎士比亚
相信大家在生活中和工作中都曾遇到过一类人,他们”自我感觉良好”,自以为聪明、幽默、能力很强,往往真实能力却和他们对自己的评价差之千里。相反,一些真正厉害的人却总是显得非常谦虚。这样的人也经常在网络世界里被人叫做奇葩。但是有意思的是,有时候这些人在网络上也变身键盘侠,跟着其他人一起嘲笑这帮认知不清的人,殊不知自己正是笔下口诛笔伐的对象。对于这样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心理学家们自然是不会放过。1999年,康奈尔大学的Kruger和David Dunning想知道,那些缺失某方面技能的人是不是能认识到自己缺失此技能,于是进行了一项实验。通过实验,他们证明了正是那些表现不佳的人,更容易忽视自己的缺点。这样一个发现也被命名为Dunning Kruger效应。
邓宁-克鲁格效应是指的是能力欠缺的人在自己欠考虑的决定的基础上得出错误结论,但是无法正确认识到自身的不足,辨别错误行为,是一种认知偏差现象。这些能力欠缺者们沉浸在自我营造的虚幻的优势之中,常常高估自己的能力水平,却无法客观评价他人的能力。
之前就有研究者在两家软件公司进行了调研,令人惊讶的事情发生了。公司A中有60%的人认为自己是公司技术最好的5%,而公司B则有80%的人认为自己是公司技术最好的5%。为何会产生如此有喜剧效果的调研结果呢?难道是这两家公司的人都恬不知耻吗?没事就往自己脸上贴金?
其实不然。科学家研究发现,正如邓宁*克鲁格效应中显示的那样,表现不佳的人不具备相应的能力,因而根本意识不到自己缺乏能力去判断什么是好的,什么是坏的。就如同有些唱歌跑调的选手站在比赛的舞台上,尽管自己已经跑调跑偏了一万五千米,却依然十分自信的陶醉在自己美妙的歌声里。评委给了低分,依然在那愤怒的指出,评委不懂音乐,夹带私情,自己唱的这么好,为何会被淘汰。
有人说这种对自我能力的认知是一种诅咒,让人如在迷雾中一般无法找到正确的方向,反而因能力所限,不停的犯下同样的错误,一而再再而三,真可谓头撞南墙也不回头。
为了进一步了解这个现象,科学家们又做了一组实验。他们让小朋友们拼积木。有些小朋友拼的一团糟。但是在经过老师正确指导后,他们认识到了自己拼积木中存在的缺陷,很快调整了策略,从而顺利正确的完成了任务。在做了多组类似的验证实验之后,科学家们得出结论,如果让这些自以为能力强的弱者们认识到能力的缺陷,并加以辅导,他们将很乐意调整之前的认知,从而突破自己的局限,走向新的未来。
但是,也有人说邓宁效应也是双重诅咒。它不光诅咒了无知的人无法正确认识自己的能力缺陷,同时也诅咒了那些能力高的人。在能力高强的人群眼中,事物并没有那么复杂。他们按照自己的能力和逻辑思路部署下任务,但是却忽视了其他人并没有像他们那样具备了如此深厚的知识和经验,无法按照他们的预期完成这项“简单”任务。
所以,还是回到开始的那句话,愚人自以为慧,智者自以为愚。为了摆脱这种知识的双重诅咒,我们还是用一句网红的话,人傻就该多读书。与君共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