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第三学段(5~6年级)

第三学段(5~6年级)

作者: 沧海弦月 | 来源:发表于2022-08-17 08:35 被阅读0次

【内容要求】

1.数据的收集、整理与表达

(1)根据实际问题需要,经历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能合理述说数据分析的结论。

(2)认识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会用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呈现相关数据,解释所表达的意义。

(3)能从各种媒体中获得所需要的数据,读懂其中的简单统计图表(例44)。

(4)结合具体情境,探索百分数的意义,能解决与百分数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感受百分数的统计意义。

(5)在简单的实际情境中,应用统计图表或百分数,形成数据意识和初步的应用意识。

2.随机现象发生的可能性

(1)通过实例感受简单的随机现象及其结果发生的可能性。

(2)在实际情境中,对一些简单随机现象发生可能性的大小作出定性描述。

【学业要求】

1.数据的收集、整理与表达

能根据问题的需要,从报纸、杂志、电视、互联网等媒体上获取数据,或者通过其他合适的方式获取数据,能把数据整理成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知道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的功能,会解释统计图表达的意义,能根据结果作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能在真实情境中理解百分数的统计意义(例45),解决与百分数有关的简单问题。能在认识及应用统计图表和百分数的过程中,形成数据意识,发展应用意识。

2.随机现象发生的可能性

能列举生活中的随机现象,列出简单随机现象中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判断简单随机现象发生可能性的大小。对于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能根据数据提供的信息,判断随机现象发生的可能性。

【教学提示】

数据的收集、整理与表达的教学。从实际情境和真实问题入手,引导学生在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统计图;在平均数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百分数。

折线统计图教学要引导学生理解折线统计图的主要功能是表达数据的变化趋势。体会折线统计图与条形统计图的区别,知道针对不同问题应选择合适的表达方式,逐步感知统计学基于合理性的价值判断准则。

百分数教学要引导学生知道百分数是两个数量倍数关系的表达,既可以表达确定数据,也可以表达随机数据。引导学生了解扇形统计图可以更好地表达和理解百分数,体会百分数中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随机现象发生的可能性的教学。引导学生在自然界和生活的情境中感受简单的随机现象,知道在现实世界中随机现象普遍存在;感知随机现象的基本特征,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可能以这样的程度也可能以那样的程度发生。让学生感知,许多随机现象发生可能性的大小是可以预测的。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第三学段(5~6年级)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ictgrtx.html